枫的五行属什么?

浦春华浦春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枫叶”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词组(加了一个量词)和动宾词组(加了一个谓语动词)两种语法功能,因此需要讨论其语法功能归属的问题;同时因为涉及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语法功能的转移、变化,因此还要回到上古时期的语言中去找依据。先看看词典里的定义吧!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成语大辞典》

通过上面对比可以发现,作为动宾短语的“枫叶”在《辞海》中作形容词用,而《成语大辞典》中将之看作名词短语。这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古汉语中的属性动词如何理解,一个是古汉语中形名短语的结构特点,下面分别论述一下。

一、何谓“属性动词” 我认为所谓“属性动词”就是表属性的动词,如上面出现的“似”“为”等词,这些词都带有一定的描写性和描述性,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可以单独成句或独立存在而不影响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它们本身所带有的描述性的色彩,在使用的时候往往具有修辞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所以有时候会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将“红于二月花”解释为“颜色比二月的花还鲜艳”就属于属性动词用作形容词的情况了。

二、何谓“形名短语结构” 现代汉语中的状中短语大多由修饰语+中心语构成,即“A状B中C”式,其中修饰语有定语和状语之分,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叫定语而仅表示性状特征的叫状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固定的格式呢?其实这是从古汉语的句式发展而来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上古时期汉语的基本句式: 以上上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可以看出,上古汉语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当主语和宾语之间出现一定的时间、处所、方式、范围等的修饰成分时,就构成了状语、定语这样的状语短语修饰中心语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普遍应用导致了现代汉语固定形式的形成。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上古汉语的动宾短语: 上古汉语的动宾短语与现在不同的是,其中的宾语可以省略,例如: 这里的核心区别在于宾语是否可以省却,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 第一是使动的用法,第二是动词的虚化。 先看第一点,上文提到,在上古汉语中,动词是不带宾语的,而当宾语被省去之后则产生了“使役/被动”的词义。再看第二个动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凡是能够使整个句子发生动态变化的动词(包括使动、意动和被动)都是“非动作性动词”,而这些非动作类动词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不能够具体地说明宾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而产生了一种模糊感,从而使整个动词失去了它原来的行动能力,变成一种抽象的感觉,从而使得整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变成了一个表感觉状态的动词。

优质答主

“叶落归根”,所以从字面上说叶子是五行里面的水。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出雨,泽下流,形也。”这里把雨和河里的水流联系起来。雨水就是天上的雨露,它滋润地球万物生长并成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水则从天上下来,流向大海,滋润大地、山川与海洋等,滋养着世界上的生命体。雨和河流都是自然界的水,它们共同作用使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得以维持运转。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并且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古人认为水是阴阳性质的东西——这似乎是一种阴阳两性同体的物质形态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