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的五行属什么?

钱细庆钱细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戈”字的五行属性,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现选录几则如下: 1、《汉书·律历志》载:“戟,铁也……古者,剑戟俱用铁,故言铜者有戟意焉。”(此处“铁”字指黑色金属,即今之铁矿石)

2、刘熙《释名.释兵》中曰:“戟,激也。两旁有刃,可激而进。与矛异形同用。”(注:此语中的“戟”字指带叉的长兵器,类似现在的钩镰刀)

3、晋代王粲所作《戈铭》中云:“戈者,矜也;矜者,戈也。” 唐代颜师古注释此句为:“以青铜为之,其形曲而末锐,长四尺五寸。”

4、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铁器》中记载:“今人用针,不用芒,谓芒损笔。不知古之用芒者,乃今之戈戟也。”

以上引文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所说的“戈”字,其原始意象是指一种带有长柄的兵器,这种兵器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金制的、银制的、青铜制的和铁制的等多种类型。而且,这些兵器的形状也不尽相同(详见下图)。

然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戈”的定义却是这样的: 这是不是矛盾呢?其实不矛盾。这是因为古代的“戈”字除了用于表述兵器外,还用来表示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些其他的东西大多与兵器有关。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指称战车两侧伸出的长方形护篱。《汉书·霍光传附霍禹传》中有:“车如羽葆盖,执戈前进。”(羽葆盖:用鸟羽装扮的车盖)

二、指称古代的旗杆。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建章峙其高,灵台临其阳。飞廉戢其翼,应龙潜其乡。……列戟朱旄,华旂翠旍。”(灵台:帝王观星的场所)

三、特指古时祭祀或朝会时所持的旌旗。如《礼记·曲礼上》中有:“天子视学,载常祀旗彩幡旒旐。”东汉郑玄注:“视学,视入学也。祀旗,祭旗之所。”

四、泛指旗帜。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的“画”原指旗帜上的图案,此处代指旗帜。

五、指称“划”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在成名作《子虚赋》中,借用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的姓名自叙道:“臣东周人也,楚相孙,故姓申。”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作品说:“状貌甚丽,颜色浓郁,精气动于天,惠气广于地。仰天叹息,汗出霑衣。” 上古时期的汉字结构与现代汉字结构有所不同,同一偏旁的文字往往含义相近。例如“戈”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从上图不难看出,“戈”的字形演化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个字形像一把长形的武器,二是最后的一个笔画由斜钩变成了竖。这两个特点正好与古代“弋”字的两种写法相对应——“弋”字的古字写成图中A的样子,而简体字“弋”则是图B的样子。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来:上古时期的“戈”“弋”二字通假,意思相同。而到了中古时期,“戈”与“弋”的意思开始分离,一般“戈”字指兵器,而“弋”则专指标记。不过,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弋”字也可以表义“戈”字的意思,反之亦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