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的五行属什么?

狄新民狄新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载”字,《说文》释为“车乘”之义; 《玉篇》释为“载,运也。” 《广韵》中则解释为“载,装也。” 以上诸家解释,都是指“载”字的本义。 但笔者在查阅了上古文字资料后,发现“载”字的本义并非上述释义那样简单。 “載”金文中作“”,小篆中作“載”,皆像两人抬着一辆车(或一艘船)的样子。

《说文》中虽然释为“车乘”之义,但其实际字形已表意该车是用于载重之车,即商周时期所称的“載”。《周礼·考工记》中有载师一职,掌管理邦国城池之外的所有土地以及山林川泽之类,并负责征收山泽之利以供天子及王室之用。所征收的地租,有“载籍”之称,乃是将其记入专门的书籍之中。这些记载所用的词均为“载”,如载籍、载筭等。

古人还创造了象形文字“”,表示用兵器刺伤,此字从“戈”,其中“弋”象征战车上的戎甲,“戈”则表示杀伤。《诗·小雅·出车》曰:“我出我师,以其烝徒。”又云:“岂不夙夜,谓行多尤。”其中的“师”“徒”并用,“师”字从“弋”,正是用来表示军队之义。而将“弋”换成“辛”旁,就是后来创造的“师”字,其本义仍为一千二百五十名步兵,亦称为一师。

由上可见,“载”本意为装载、负载的意思。但是,上古时期许多动词都兼属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言”部,所以,“载”字除具有动词的性质外,还具有介词的用法,可置于动词之前或后面,表被动。这种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我们现今使用的“载”字,其实来源于“載”字或“”字,这三个字都含有“载”之意。但“載”和“”两个字在今天已经很少使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