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多少年?

冉银中冉银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浦东开发开放30年了,1992年3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会,正式对外宣布开发浦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出生、成长在上海,也亲身经历了浦东的开发建设;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浦东”二字作为地名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如果单从地理面积而论的话,现在所谓的浦东新区仅仅是一个街道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原南市区),而真正的浦东则是位于它以南的一个区——浦东新区。所以讨论30年前的浦东还是有点范围的,不过既然题主没有特别说明,我就把问题理解为讨论30年前那个小浦东的范围了。 那么第二,什么是“多”呢?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这个「多」字?

我本人是在浦东土生土长的,所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熟悉的。不过,要评价浦东的开发程度是「多」还是「少」,显然不能从实地面貌来判断。毕竟,三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我们以城区改造为尺度的话,那恐怕没有比上海市更「多」的了。30年前的黄浦江北岸,除了黄浦公园到延安东路的一条马路以外全是农田和工厂,如今早已变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中央商务区。

如果说外滩、南京西路那些已经改造了的地区还多少保留了些原来的风貌,那么现在的中山北路灵石路附近就是另一番光景了。这里原本是上海内三厢中的一厢,叫作宝山路厢,在旧上海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上只角(指静安寺附近)、中只角(指静安寺到中山北路一带)、下只角(指中山北路以东的地区),只有宝山路不算数」,这里被看作是上海的「城中村」,当然这里的「城中村」并不是指保留有传统民居,其实这一带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住宅了[1]。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近年来这里进行了拆迁改造,建造起了灵石新村和光复小区等新型住宅,同时配套建设了菜市场、学校等等公共基础设施。这些新建的小区虽然方便了居民生活,但确实看不出什么「古迹」,说它是「新」一点也不过分吧。 如果对比浦东与浦西其他地区的改造速度来看的话,浦东无疑是最「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里有大量工业用地需要腾挪,另外就是建桥大学及周边的那些村宅还没有彻底改造完毕(据说还要等地铁14号线建成后通车)。但是,如果你再去一次苏州河沿岸,尤其是往北走到中山北路的地方,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后发优势」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