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一定赚钱吗?

符树峰符树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背后: 一方面,公募和私募都以相对理性的心态来管理资金; 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常常存在认知偏差和盲目投资行为,导致最后“赚也没赚到钱,赔也没有赔到钱”。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公募基金投资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72%的公众认为公募基金是理财投资工具之一,其中56%的公众将其作为主要的投资工具。然而,81.90%的公募基金投资者选择将自己的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来打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而私募机构则更加专注,73.24%的私募机构表示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3-5只标的之中,54.35%的私募机构甚至会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其中。 但公募基金和私募机构的这种理性并没有转换到投资者的身上—— 近七成的公众在挑选理财投资工具时最看重的是收益率,而在挑选银行、保险等产品时却更为理性。

不过,让公募和私募都“头疼”的投资者教育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是逐步推进的,首先是从培养大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做起,例如美国从1983年开始就推出《投资者教育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计划》;其次才开始培育合理的投资和消费习惯。 但我国目前对于投资者教育的理念还停留在普及阶段,更缺的是对投资者行为的深入研究。

以公募基金举例来说,虽然近年来持续不断地推动公募基金的普及和教育,但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认知仍停留在买基金就是炒股的层面上。 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突破5000只,从业人员接近3000人。而另一方面,根据中基协的数据,截止2018年底,居民通过金融机构购买的基金总量为12万亿元,个人持有基金的份额为35亿份,人均持有基金规模仅为1.6万元。 对于这样一笔“小钱”,如果单从盈利的角度来看,可能真的不值得投资管理人费尽心思地去研究。但如果将视角放到构建国民财富增长的基础之上,这12万亿的基金体量又显得十分庞大。 所以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我们都不应单纯从盈利和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衡量其贡献,而是应当将其放入整个金融市场进行整体考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