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有多少别墅?

蒋宜蓝蒋宜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从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佘山的名字了,代替它的是西佘山园、东佘山园以及佘山景区。这里曾经只有两村,分别是佘山村和方家浜村(已消失) ,后来,因为建公墓的需要,在两地之间填埋了一条河,新建了一个村——新浜村。再然后,随着沪杭高速公路的修建,这个村又被一分为二。

1958年,上海开始建造华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墓—静安公墓。选址时,由于离静安寺不远,周围又没有建筑物,有“静远”之意的公园就被命名为静安公园。

但建成后的公园不是那么“静远”,由于紧靠着市区,又缺少遮挡,扫墓的人可以看到亲人的墓穴,这引发了伦理上的争论。而且就在墓碑间,还有2个土葬的家族墓区,更是让这里显得有些“拥挤”。

为了解决问题,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墓地周围栽种树木,进行绿化,另一方面把距离墓地稍远处居民点内的300多座坟墓迁移到地下。据说当时迁坟数量之多,在上海市属罕见。

经过几次改扩建,现在的静安公园除了保留部分绿地外,还增加了游乐休闲设施。不过对大多数老上海来说,这个公园还是有另一个称呼的:静安塔。 因为在这里,有一栋4层高的建筑叫静安塔。

虽然名为塔,其实是一座仿古建筑——它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的外景地之一。这部电影根据杨沫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爱国学生林道静的经历。电影里,林道静(谢芳饰)就在这里读书。

20世纪50年代初,有关部门在这里建起了上海工人俱乐部,供工人们休息娱乐。60年代,又在旁边修筑了上海剧院,供文艺团体演出使用。直到今天,这座剧院仍然是上海文化艺术界的重要场馆。 关于这座公园还有一个传说:有人说这里原来根本没有公园,而是一个荒地,荒地上有一口井,因此得名“静安”;也有人说,这里原本是一个寺庙,庙里的僧人吃素,因而得“静安”之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