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演员需假戏真做?

花昊羿花昊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认为「表演」是需要天分的,这种天分其实和「演什么像什么」「演戏全靠演技」没什么关系;相反,我看见过许多非常出色的话剧电影演员在扮演平凡角色的时候毫无表演痕迹、自然得令人发指,却在一瞬间变成另一个人,让人惊呼不可思议! 但这仅仅只是说明了某些人具有天赋,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们能有这么好的发挥空间——显然这些天资卓越的艺人是有大量的作品和扎实的功底作为保证的。然而问题在于即使有了这么多的保证,他们在表演时也必须投入全部的情感与精力「假戏真做」才能完美呈现。

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第二点,也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好的戏剧、电影表演绝不仅仅是「表演」的过程,它更是一个「宣泄情感」「表达自我」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是能够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之中并使其产生共鸣的,而能够带来这样良好观感体验的基础就在于演员是否能将自身投射到角色中。如果演员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他(她)的表演再精彩也只会让观众感到格格不入,如同置身事外。

因此对于我来说,“假戏真做”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我作为一名演员天然具备的诉求。我很难想象一个演员在表演时能收回自己的真情实感——毕竟这似乎是在强行为自己设立屏障,将本该自然流露的东西硬生生挤压出去。这样的表演不会是我想要的,也不会是我的观众想要的。

最后我想谈一谈「真假」「剧不戏剧」的问题。如上所述,表演需要天分也需要付出,但表演的本质是“真实”还是“虚假”并没有一个定式的答案。比如我们看着舞台上华丽绚烂的戏剧,会感叹演员的表演「太假了」;而看着那些纪实题材的电影也会说「这太写实了,看得我都入了戏」。可见是否「入戏」以及如何「入戏」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何况在不同的剧目里,演员的需求也不一样。

如果说话剧和影视剧本大多要求演员「以情带戏」「以戏代情」的话,那么歌舞剧就必须要求演员「以戏带情」「用情感带动戏」了;而当剧本要求演员「以情动人」时,一些内心戏丰富的戏份就可能不需要演员进行表演了(当然这也是要看具体的戏和要求而定)。所以无论是「做戏」还是「真做」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只有合适与否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