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儿童版?

牛云娟牛云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读了李白的《静夜思》,读完之后我问他:“李白是唐朝的诗人吧” 他说:“是的” “那他的《静夜思》中的月亮会是完整的圆月吗?” 他思索了一下说:“应该是上弦月或者半圆月吧!” 我问为什么呀~ 小家伙煞有介事的说:“因为如果是团圆的满月的话,李白再看月亮的时候就不会思念家乡了啊!” 我……无言以对。 不过转念一想。 可能小孩子才更懂诗吧~ 我小时候读这首诗时根本不知道月盈月亏,只知道月亮总是永远圆的,像又大又亮的铜币。所以李白看见月亮就会想到家。 后来知道月亮有阴晴圆缺,便会想,啊!原来李白那么想念家乡啊!月亮真是越看越像家乡的月亮!

再后来又知道了月球公转自转,明白了“月亮转着圈地往复运行”这句话的科学道理,于是开始疑惑,啊!月亮到底是不是从东方升起来呢?还是它始终在头顶上?(就像地球一样) 终于有一天,我翻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哦~月亮是跟着人走动的,当人走到月亮下面时,月亮便高挂在我们的头顶。

这样解释似乎很合理,于是我信了。并且把这个观点传授给了我的学生。 直到去年暑假我和娃一起读这首《静夜思》时,他突然说:“妈妈,我感觉李白看到的月亮不是自己的故乡。”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他看到了圆月。”

天哪!我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我及时反驳了他:“我们看到的圆月是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可这时月亮离地球最远,不是上弦月就是下弦月;而农历的七八月,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我们看到的月亮是椭圆形的,这时候月亮离地球最近。如果李白这时回长安,看到的就是圆圆的满月啦!”

没想到我这一番高深的讲解没有难住我五岁的小家伙,反而被他用一句“因为如果是团圆的满月的话,李白在看月亮的时候就根本不会思念家乡了!”给打败了。

唉~看来是我输了。 输得心甘情愿。 并且为我的学生们输了三年。 因为我教他们的是:无论月亮还是人生,都是不圆满的。 而这,才是真正的月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