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哪里有木桶浴?

屈弋丁屈弋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沐”字,最早见于金文,形符为“木”,声符为“沐”或“慕”。本义即沐浴,《礼记·曲礼》中有“盥洗谓之沐,栉发谓之浴”的话;引申之则有润泽之意——这或许也是木桶浴得名的由来吧(“润”字有润泽、滋润的意思)。

不过这个“沐”字现在大多指洗头,与洗澡无关了。 古时的木桶浴,跟现在可大不一样。 那时是用整个木头做浴桶的。这种浴桶,上面没有盖,中间也没有隔。男女一起入浴,共阅春光——这跟现在的温泉池可不一样。至于水温,据说要用到炭火来加热。

唐朝时还有用兰香薰烤全身的风俗,而宋元时期则流行干浴法(就是什么也不加,光泡澡)。明清之后才有加入药物或者牛奶、香草的温汤浴法。 到了民国时候,上海的一些旅馆里已经有了独立的浴室,里面有淋浴和池浴,还可以接受按摩。不过,这些独立浴室里的淋浴用水是冷水而非热水,因为当时用电很困难,人们习惯用冷水洗头,对于“赤身裸体”进浴室也习以为常。 直到30年代,南京东路上的大丸百货公司才率先引入了日本式温水洗浴,并配备了更衣室及擦背师傅。这种模式逐渐被各个澡堂子所采用。后来,一些新开的澡堂会在更衣室兼卖女式内衣裤以及袜子等,不过擦背还是单独由男技师负责。

1954年,北京前门附近的一家浴池里发生了一件事——“中国第一位跳水运动员施仲勋在洗澡时被一队解放军查体,后被教练发现其未穿内裤,一怒之下终止了他的训练。” 这件“惊世骇俗”的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当时的确有很多人不洗澡(或至少是不天天洗澡);二是当时的军人确实有着严格的卫生要求——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卫生条件可是出了名的差啊! 我个人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的公共浴池还很多(后来陆续都关了)。我去过最豪华的浴池,是在西单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叫莲花池,里面还有自助餐。不过,那时候能去这样的浴池的人并不多,毕竟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