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的五行是什么?

原轩文原轩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郭”字是一个以“阝”为左偏旁的左右结构汉字,从字形上看,古文字中的“郭”字,左边是一只手(又)持戈保护城邑,右边是“国”字;近代文字中的“郭”字,则是由繁体的“國”字简化而来;现代简体字的“郭”字则由“國”、“國”或“郛”等字简化而成。所以,“郭”字的形状变化是很大的。但是,无论“郭”字的字形如何演变,其含义始终没有脱离“国”的意思。

古代“国”与“郭”二字同义。《说文》:“国,邦也。”“郭”字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集韵·觉韵》:“郭,邑廓也。”《玉篇》:“郭,外城。”古代的“国”和后来的“郭”都是指都城的外城。古人造字时,把都城的城墙形象地表示出来。不过,“国”的内部有一道城墙,而“郭”的外部却有两道城墙。这正像今天北京城里的“内城”与“外城”一样。所以,“郭”可以理解为“国”的外廓。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们除了有封地(采邑)之外,还有疆土(邦域),这个疆土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都城周围的土地。这些土地要筑城戍守,进行防御工事,这就是“郭”的象征。 《礼记·檀弓下》:“葬于州北郭。”唐孔颖达疏:“葬于国城北之郭内。”

后来,人们用“郭”来称呼都城、首都了。这种用法,始见于秦汉时期的文献。如战国楚墓帛书《五行大义》:“天子之宫,谓之京师;诸侯之宫,谓之都;县邑之宫,谓之郭。”秦代李斯《谏逐客书》:“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临天下,府库金钱,财货盈积,百姓殷富,戎狄宾服……故秦之名益盛。”汉代班固《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治所在今西安西北),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右扶风(治所在今咸阳西北)。凡四郡,六十县,户十四万八千二百一十二。”王先谦补注引清儒郝懿行话说得很明白:“此言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辅之地,即秦中之谓者也。自三辅及弘农,皆秦中地也。所谓关中,秦川也……”“郭”用来称呼京都,最早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