沲代表什么生肖?

能奕琛能奕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沲”字解为水名,特指水中浮木,与“沱”相通。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中,小篆将“沱”写作“沲”,隶书又作“鶼”“鐸”等形。《汉书·地理志》中载有“沱水和沫水”,颜师古注曰:“二水同名而异实。”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关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中解释得最为详尽:“沱、沲、漠、沫,殊字。同源而成别姓也。或言河水重流,别出于河,非也。俗云:‘河水分流,散而为渚;或谓河水下浊上清,分而为潭;今水族居其中者为鱼鳖,居其上者为名鱼,是水族之所居,上下之分,各有所主也。’” 应劭这里说的“上下之分,各有所主”似乎在说“沱”在上,“沫”在下。但《汉书》中却明确提到过“沫水”,如昭帝始元八年(前83年)春诏曰:“毋以秋未熟收沫水夷。”再则汉代王褒有赋曰:“沉渊曳尾,留沫著趾。”这些记载中的“沫”均是在水的下游,与“沱”的流向正好相反,显然应劭此处所言“上下之分,各有所主”是指“沱”与“沬”所在之位,并不表示它们的流向。

从现存史料来看,先秦及汉晋时人们普遍认为“沱”指上游,“沫”指下游。如《庄子·秋水》中说:“黄河之水,清澈而底,泾流而西南。”成书于西汉末年的《淮南子·地形训》中也指出“沱水西决,北东注海。”再如上文引述的东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中有句云:“洛水攸溢,钟鼓斯鸣。”这是用“洛水”代指洛阳,用“洛水攸溢”形容朝廷里群臣荟萃。同书另有一条记载,说蜀郡太守董允“下车(指上任),乐官受恩,死丧无复,民人凄怆。初闻允至,百姓莫不举家老弱俱出迎劳,见者感动。”这里将“洛水”与“百姓”对举,正说明当时人们认为“洛水”是在中间,而“百姓”则在它的下游。

然而到了唐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认为“洮”在上,“沫”在下,“洮水”就是今天的洮河。杜甫有一首咏怀诗叫《洗兵马》,其中有句“经年尘土满征袍,洗尽风尘月轮高。”这句中的“洮水”就被明确地认为是今天位于西北地区境内的洮河。同样,在另一首诗《去蜀》中则有“历劫明朝暮,沈身更何觉。病移嵩岳住,梦断巫阳落。疾起身尚弱,寒暄节已深。洮河雪消草初绿,千里万里来寻君。”

宋代王象之著《舆地纪胜》时还认为,“江源有四:一曰洮河,即梁州之河也……”这里明确将“洮河”与“梁州”搭配,更证明唐代以来人们已将“洮河”认作长江的正源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