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通达什么生肖?

詹曼新詹曼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博物”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其中写道:“禹之所以治水,功业显着而名扬后世,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他熟悉地理、生物等自然界的‘博物’知识。 可见,在古人看来,拥有广博的常识、知识,就是“博物”。不过,这种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把“博物”概念精确化。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案书》中提出,“博物”是“多闻见”的意思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汉学界的普遍认可;南朝梁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也提到:“十月一日,四时鬼神,门下杂气,谓之‘博物星’。”认为“博物”就是广泛地涉猎,吸收各种知识;到了唐代,韩愈《进学解》中也用“博闻强识”“博物洽闻”来比喻学问渊博的人。“见闻广博”一直都是“博物”概念的基本含义。 而现在我们所认知的“物”的概念则产生于近代。1807年,英国哲学家约翰·缪尔著文列举了十个现代意义上的“物”的概念,其中就包括了个体、物种和基因三个当今最重要的“物”的概念。此后,“物”的概念逐步完善并深入人心。我们如今所说的“万物”实际上是指所有的物质及其多样性。这与古人的“博物”内涵已经相去甚远。 从“天文地理,无所不包;鸟兽鱼虫,无所不有”到局限于“动物植物”,再到现在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分类单元——“物种”甚至只是某个物种内的一些个体——人类对于“物”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从“博”的角度来看,“博物”这个词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由古代指代一切知识的总汇到只涵盖自然的知识体系,再到现如今的仅包含自然范畴中的特定类型的知识体系,“博物”的涵盖范围被大大缩小了。 但无论“博物”指的是什么,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始终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同意高票答案以“牛”来象征“博学”的看法,但并不赞同其以“牛角书”代表“博物”知识的观点。牛角与书籍并无必然的联系,更无法确切代表“博物”所包含的所有知识领域。

事实上,古人在描述“博物”知识时,多用“采摭群书”“广罗众说”等词句来形容收集资料之不易且繁杂。如果非要用一种事物来代表“博物”,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典籍”了。古籍虽浩如烟海,但却来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是“博文”的体现,也承载了“慎思”的精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