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元宵?

索金山索金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的元宵节,从时间上看,只有一天,就是正月十七;但就其节俗来看,可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 从时间上看,元宵节只有腊月廿五到下月初五这二十天的时间,然而,从正月十三开始,“上元之节”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十五日,是正月的头一天,谓之“上元”,也叫“元夕”、 “元夜”。这天的夜晚被称作“元宵之夜”或“上元之夜”。这时,人们忙着点起花灯,放起烟火来,尽情欢乐。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然而,元宵节的活动却并未中止。 十六日是“花朝日”,唐代长安的妇女在这天“缀珠为灯,五色缤纷”。宋朝时,这一节日又被冠名为“花烛夜”。到了元朝,“花朝月夜”成了“百花争妍之日”和“万艳千娇之时”。所以,这一天又是男女青年们选对象的绝佳时机(《梦粱录》)。

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又玩起了各种游戏。在宋代,有所谓“玩灯市”;明代,则有“演杂剧”、“迎元宵”等活动。至于清代,北京民间则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人如潮。”

总之,这个元宵节,可谓“花样百出,热闹非常”! 说到元宵节的习俗,自然少不了赏灯。明代京城,是有官方举办的灯会。不过,这种灯会与古代民间的灯会有着明显的不同——官方举办灯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皇帝治下的太平盛世,所以,其灯彩必须具有“天下太平”之意。于是,各种灯上,皆饰以龙凤纹样,以示“王侯贵戚之家,尽可欢宴”(《帝京景物略》)。

除了观灯之外,吃元宵也是元宵节的著名风俗之一。关于元宵,南宋时已有记载。宋吴自牧著《梦粱录》云:“元宵之节……凡糖果、饼饵、诸色糕果,无一不备。”说的其实就是元宵。

北京的元宵,早在元代就有了。不过,当时的叫法虽称“元宵”,但其做法却与今天的元宵大不相同。因为,它们是用糯米粉做成圆形的食品。明代,这种食品被称做“水圆”;而清代时期,又被叫做“汤圆”。 虽然名称变化很多,但是口味却一直在变。比如说,到清朝中叶以后,人们又在元宵里融入了玫瑰、豆沙等馅料,使元宵的口感更加丰富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