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五行属什么意思?

米帅军米帅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白虎通·五行》云:“五虫:鳞虫,羽虫,毛虫,甲虫,血虫。”其中的“毛虫”即是“羽毛之虫”的意思;它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昆虫类,以及部分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

在五行之中,“木”代表东方,是生命的起源之地——这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万物生长;“火”象征南方,是生命之火,文明之源——这里是万物繁衍的地方;而“土”就是中央,它是承载、滋养万物的土壤,象征着丰腴、厚重。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其中“土生金”——土地里生长着黄金;“金生水”——切割金的刀斧需要用水来冷却;而“水木生火”——燃烧是需要有氧气的,所以森林大火往往需要大量的水源才能被控制。 “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存在又相互依存,因此古代人们用“水火既济”来象征万事万物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

古书《尚书·洪范》有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与现在的五行含义是一样的,但顺序有所不同,水是第一(现在也是),火第二,木第三…… 而在《周礼·考工记》中则提出了“六行”的说法。这“六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外,再加上“仁、义、礼、智、信”,即当今我们所说的“五常”。这是儒家关于人格修养的观点,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太叔舒宇太叔舒宇优质答主

在甲骨文中,其形为手持肉,其本义为祭祀用的生肉条。后来,“肴”字的含义扩大,又可用于熟食,即“荤菜”,与“蔬”相对。荤菜多为肉类食物,味道比较浓厚,古人认为其味杂,故以“肴”代指“混杂”、“纷乱”的意思。

易经卦象是以六爻来模拟事物现象,爻分“阴阳”两画,阳爻“——”为刚爻,以数字“九”来表示;阴爻“—— ——”为柔爻,以数字“六”来表示,“九”“六”表示爻位次序。“九”为阳数,代表天;“六”为阴数,代表地。六爻三阴三阳相重为泰卦,意即天地交而万物通;三阳三阴相重为否卦,意即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由于“九”为阳数,阳数多为奇数,奇数在数字中处于“终端”位置,因此,“九”在数中有终极意义。“九”又是“兖州”的“州数”,因此,“兖州”亦被赋予终极意义上的“中央”。

“兖州”地处黄河两岸,“河、济”纵横其间。“肴”,从金文、小篆及现在的字形可以看出,其下部为两条河流“水”,上部“爻”的繁体字原为表示十字路口“交”,“肴”由十字路口引申为纵横交错的河渠。《说文》也云:“肴,交也。”《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在《史记》中,又云:“安邑近河,……又有佳果,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安邑一带地处河渠纵横的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与千户侯等。

“肴,河、兖之间”指“肴”为“河、兖”即黄河与兖水之间的地区,兖州就处在黄河与济水两岸。这里的济水,也是兖水,古济水,即现在黄河下游在山东的河道。济水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合称“四渎”,古代人把大地上的水系看做人的血脉,而“渎”是“独”的本字,专指“独立”、“不相混”的大河。“四渎”是大地上的四条独立不相混的河流,与海相通,象征血脉的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由于古代人迷信无知,遇到大水泛滥,认为是“渎神”发怒,用祭祀来镇服。

现在普遍采用的“肴”字,从食从爻,“爻”原指交错,引申为交互、变化等义,因此,也含有变化、交互很多的意思;“肴”字的本义为荤菜、混杂;从卦象上说,“肴”含有终极的意义。“肴”字,古代音“笑”,读一声或四声;现在“肴”字为生僻字,“肴”与“肴”字形相近,常用“肴”字代用“肴”字,发音与“肴”字相同。“肴”的本义为祭祀用生肉条,后为荤菜的总称。“肴”字从食从交,“交”即纵横交错,纵横交错的荤菜混杂在一起,故“肴”有多杂之义。《康熙字》解释说:“肴,从交,谓杂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