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乒乓球外交谁赢?

文国桢文国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题目就有问题,“输赢”这个词本身含有很强的竞技体育意味,而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努力是没有任何“筹码”的(至少是没有直接“筹码”),不能说在谈判桌上争得面红耳赤、寸土不让就输掉了,也不能说为了大局妥协一些利益就赢了。 外交永远是综合国力斗争的一个部分而已。 但是,我们可以用“得失”这个字眼来描述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的外交努力——也就是争取更多利益和避免损失。显然,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在外交上都希望对方付出尽可能多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那么,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1971年的乒球外交了。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而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军事远远领先于中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美国是一头“巨无霸”般的存在。

但中国有一项运动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乒乓球。在当时两国人民心目中,乒乓球几乎成为了中国的第二象征。于是,两个“平起平坐”的国家,通过这一项运动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在这次交流中,中国作为东道主,当然希望能从美国人身上敲些竹杠:要么迫使美国人在其他问题上作出一些让步,比如台湾的问题或者越南战争的问题;要么至少让美国人大方一点儿,多给点经济补偿。可是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尼克松和他的同行们极其吝啬,在任何实质性问题上的退让都不肯作出哪怕一点点的牺牲。

中国人这次没有敲到竹杠,但却得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尼克斯总统对周恩来的直爽、睿智和从容不迫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而这也是他今后能够打破孤立中国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这一次外交交流对中国的确是有益的,只是这种有益不是从美国人身上敲出的(或者说,并不是以美国人的钱换回来的)。 但仔细想来,又哪有真正损人利己的外交呢?大国的竞争从来就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