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的量指的是什么?

郝如山郝如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股票交易过程中,通过委托系统发出的每笔买卖、申报指令被称为“成交量”或简称“量”;所有已成交的申报指令的总和则称为“总成交量”或简称“总量”。每个交易日产生的“量”都有不同的含义。 集合竞价未成交部分形成的“量”——开盘量 一级市场中的证券发行与认购,是按一定价格一次性向投资者公开出售一定数量的证券;二级市场上的股票的交易则是买卖双方自愿、协商成交,随时买卖。因此,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行计划和方案准备阶段,并通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反复征求公众投资者意愿的方式确定发行底价及发行方式等;而二级市场上股票的价格变化却具有不可预测性,买卖双方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前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当前市场行情等的不同判断进行自主决策并迅速执行。这种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特征决定了股市价格变化的不稳定性和突发性。因此,当某一特定时期内的政策环境、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股价会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状态。 在集合竞价中因买入数量大于卖出数量而产生的成交量——即以开盘价成交的买卖申报量之和,被称为“开盘量”或者“开盘委比”,它通常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于新个股的关注程度。如果开盘量很大,说明投资者对新股的兴趣较高,后市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当开盘量很小甚至为0时,表明大部分投资者对这只新股兴趣不大,其后市走势一般欠佳。值得注意的是,若某只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则开盘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投资者的交易意向(此时开盘价常成为该股日后的最高价或最低价)。

集合竞价期间未能成交的部分所累积形成的“量”——成交总量 集合竞价期间的所有有效申报均会被系统自动逐一多次撮合,成交价格不断变化且连续产生若干次报价,直到14:57分结束。这过程中最终形成的每一成交价都是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成交价格。这个成交价格即为今日交易的开盘价。集合竞价产生的开盘价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接近涨跌停价的开盘价;另一种是不接近涨跌停价的开盘价。由于后者的产生过程较为复杂,在此不作具体介绍。

集合竞价期间的未成交申报所产生的成交量——当日增量 当日的买入申报未被全部成交、剩余未成交的买入申报将与当天的卖出申报自动配对形成新的买入申报,这些被配对的卖出申报将被全部买入并由系统自动全部成交,从而形成了这一部分的成交量,这部分成交量又称之为“增量的成交量”(或简称“增量”)。由于增量的产生来源于买入未成交部分的追加委托,因而其方向一般与开盘价相同并且增量大都集中于开盘前几分钟内,其中又以9 :25~9:30最为集中(注:由于集合竞价时间仅5分钟,所以每天9 :25~9:30之间的成交量往往最大)。

收盘前的最后十分钟产生的成交量——尾盘增量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规定,在收盘集合竞价结束后,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将由该日最后一笔成交或者最后一笔成交的前收盘价加总求和得到。由此可知,为了保证上证综指收盘价的正确计算,收盘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必须有相应的成交。同时,为了保证全天最后一个5分钟的正常竞价,深证成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指数也规定了各自的收盘价计算方法: (一)沪市

(二)深市 为了使得每日指数的收盘价保持不变,收盘前最后的有效申报都会立即以限价成交,这部分成交的单数是每日成交量的大头。而且,由于其成交速度极快且不受到任何价格约束,导致这种“即时增量”往往会对第二天的股市行情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2008年5月26日和28日在沪深两市大盘收市前均产生了大量的即时增量,致使第二天出现连续下跌的恐慌局面。尾盘瞬时增量的存在及其可能对后市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变量因素。

佟欣歆佟欣歆优质答主

我理解的股市的量,是成交的数量、金额。 它和成交量不一样。比如你买10元一股的股票5股,你的资金流出5*10=50;同时有人卖给你10元的股票6股,他的资金流入6*10=60。所以最后你的账户增加了30。 所以我认为的股市中的“量”是指交易双方的资金数量(包括买入量和卖出量)。 但是题主可能想问的是市场交易的总量。这个叫成交额。它的单位是元。就是买卖双方把手中持有的货币(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拿出来购买你所要的交易对手手里的货(货物指商品或证券),有多少钱用来买卖多少数量的货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