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行流通?

漆惠春漆惠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在古人看来,这五种元素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为金、木、水、火、土当中的一类。古书上常讲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或“五行缺哪行”的话。 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也是中医理论的根基所在。

五行学说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属性,任何事物也可以一分为二,所以万事万物都可以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解释说明。 “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生我者"、“我生者”实际上就是以五行中的“子”和“母”来比喻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一个现代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关系,那就是: 我+你=我们(阴阳合) 我-你=我们(阴阳离) 你+我等于我们(阴阳合) 你-我=我们(阴阳离) 在五行学说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也就是当某一事物旺盛至极,它所具有的另一方也同时存在且趋于旺盛;或者它是另一方衰弱至极,则这一方也同时处于衰弱状态。这就是“相生”。

相反,相克的顺序则是“阳克阴”、“阴克阳”,也就是当某一事物的兴盛对另一事物产生了克制作用时,就叫做“相克”。 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世间万物的繁荣与衰败都被认为是五行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树木的生长,据说是因为土(母亲)供给给它水分(子女)的缘故:土壤湿润了,植物的种子才能发芽生长。再如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自然界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体需要水和木(因为水是木之母,而木是人体之筋)的滋润。 而当人体某些功能的亢进或是低下,同样可以用五行来解释说明。例如,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一个平衡过程,需要脾的运化功能和肺的宣发作用来完成其生理任务,若此二者功能减弱,则水液停滞,出现水肿。这就叫做“湿伤脾,寒水克火”。 再如,肾主骨,生髓,通脑。如果小儿肾虚,则会发育迟缓,智力迟钝。这实际上是说肾的功能强壮了,人的身体才能够健全地成长,所谓壮骨健脑都是指的这个过程。这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被称为“精生气,气生神”。 这看似很玄,其实是对自然界的变化及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归纳总结。这种思维方式被古人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用来解释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