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谈谊谈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资的主体,其投资行为是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进行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就应该从利益最大化这一出发点对它进行深入阐述。 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必须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因此企业投资必然要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同时企业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要受到行业竞争环境的影响,要适应经济运行的规律,因而企业的投资还要考虑交易成本和时机的选择等问题。总之,企业的投资行为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利益最大化目标对投资行为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决策时总是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置于首位。利润最大化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大于支出即利润总额为正数)的最大化。换言之,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即少付费用或支出),求得尽可能的产出(获得最多的利润)。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达到最大,而并不考虑利润分配问题。因为如果我们考虑到利润分配问题,那么许多企业为了多分红利而减少投资的现象就会不复存在,因为股东们不会允许公司把本来可以用来获取收益的资金用于支付红利。这样看来,不考虑利润分配问题显然更能反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对任何一项投资而言,收益和风险都是一对李生姐妹。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则往往伴随低收益。也就是说,收益与风险一般是大于零且成正比关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图1中所示的曲线直观地进行对比:图中横轴代表的是风险,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均包括在内;纵轴代表的是收益。图中各点代表的含义是:E点为无风险点,在此点投资的风险为零,但收益也趋近于0;D点是最低可行收益点,在此点无论是否承担风险均可以获得该收益;B点是最大可行收益点,在此点即使承担很大的风险也可以得到该收益;A点是最优收益点,在此点风险与收益达到了完美的均衡状态——既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来换取更多的收益,也不愿意牺牲一部分收益来降低所承担的风险。最优的收益是与风险相匹配的相对最优的收益——也就是在这个点上风险与收益达到了均衡的状态。

3.交易成本问题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交易成本的的存在,人们通常无法做到完美地实现既定目标。所谓交易成本就是人们在达成交易的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成本等。正因为存在交易成本的因素,人们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性经济人完全最大化原则来行事。这是因为:一方面,寻求最大的收益会导致人们不顾及交易成本而盲目投资,这会使损失有可能超过收益;另一方面,减少收益以降低风险或者尽量分散风险所采取的多项策略也会因交易成本的缘故而无法实施。所以,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影响企业追求最优化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尽管交易成本使得企业的最佳选择受限制,但它并没有动摇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

4.把握适中的投资规模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能过分乐观地扩大投资规模,也不能出于保守的心理而放弃投资机会。一般来说,当预期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时,增加投资的规模能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当预期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时,过分的扩张会带来损失的加重。只有当预期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时,投资规模的扩大与缩小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实质性区别。我们在指导企业投资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好投资的规模,力求使我们的投资行为合理适中,而不是过度乐观或者悲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