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全球化吗?

姬亚武姬亚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回应一下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企业必须走向全球化。 在当下国际环境中,任何国家想单独取得制造业的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除了通过封锁,但那会阻碍新技术传播,破坏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工业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感受到了压力,中美贸易争端就是例证。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扩大本国市场,但这已经接近极限;二是走向海外,把生产和销售向海外延伸,建立海外生产线和销售网络。这就是企业的全球化。

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推动的工业升级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通过机器换人,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实现智能制造,当然还有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和量产。最终目的是让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级制造基地”,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而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这是政府层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虽然国际化是趋势,但国际化程度有深有浅,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根据企业走出去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跟卖型、跟买型和混合型。

1. 跟卖型 又称为OBM(Owned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模式。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或品牌的产品输出,企业主要承担产品出口或本地化生产以及市场进入的全部风险,并获取全部收益。代表企业有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企业属于技术驱动型的,他们最初以ODM/OEM方式承接国外订单,后来逐步发展出自主品牌,成为跟卖型国际化企业。

2. 跟买型 又称为IMC(Import Managed by China)模式。是指外国制造商委托中国企业采购原材料并进行加工制造的产业转移形式。由外国人提供设计图样和核心技术,在中国采购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后,在国外市场销售,企业从中赚取加工费。代表企业有苏州的晶端显示器公司,它是日本夏普的液晶显示器工厂,由日本夏普公司提供技术和图纸,由中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零部件,最后组装成为成品,外销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

3. 混合型 又称MIXED MODEL。既包括产品的出口又涉及产品进口的模式,同时兼具跟卖型和国际化的特点。有的是因为国内产能过剩,企业通过外贸渠道将产能转移到国外,如服装行业的一些企业;也有的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只能为国外提供配套服务或低附加值的产品,如汽车零配件、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企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