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丝卷哪里好吃?

区露华区露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在皇城根下长大的孩子,居然不知道银丝卷! 真是罪过啊~赶紧做了一点功课,与大家分享。 据说这玩意儿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最初是慈禧太后爱吃,所以又称作“太后饼”。 用的是上好的白面(细若粉尘)和鸡蛋清做成面团,再擀成薄薄的饼状,抹上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据说是为了防止烙的时候粘连),再用刀划出条纹,最后送进炉子里烘烤而成。 有说是因为切成块状像豆腐块似的所以叫“豆包”的,有说因为烤制前需要浸泡在糖水里,类似年糕,所以叫“年糕”的……总之说法不一。但我查阅资料时看到一种解释似乎更为靠谱些——“因蒸制后表面会出现一层透明的薄膜,犹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故得名‘银丝卷’。” 据《帝都志》载,旧京卖点心的小贩有“推小车的”、“挎篮子的”等名目,所售卖的食品也极有讲究——如“豆包”有“素馅”、“肉馅”之分;“糕干”分“细块”、“大块”;而“年糕”则有“蜜饯”、“冰糖”等种类,可见此物当时还是颇受重视的。 不过我小时候只是在新年时能吃到它,母亲会用红纸剪出“双喜”字样贴在笼屉上,下面用文火焖上一锅,香味扑鼻而来。但那时我不爱吃这种食物,感觉太甜腻,总是嚼不几口就撂下了。 后来长大在外读书或工作,遂远离家乡。第一次离开家是1992年,去到一个远隔千里的北方城市读大学。开学报到当天父亲送我来学校,在学校门口的一家饭馆里我们吃了饭。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点了一盘醋溜土豆丝,我一盘炒鸡蛋。饭后我们继续赶路,前往宿舍。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食物在我心中是最美好的记忆承载。我永远忘不了学校附近那家饭店的手撕鸡腿,酥脆的外皮,嫩软的鸡肉,咬一口就掉渣;也忘不了食堂的大葱豆腐丝,酱香的汤汁包裹在大葱段上;还忘不了学校的泡菜,清脆爽口,味道极佳。

至于这道银丝卷,则是要感谢我的同事小胡。她祖籍江苏南通,有一次我问她家乡有何美食时,她毫不迟疑地答道:“银丝卷!”随即详细解释了做法与由来。 小胡说,银丝卷用的是精面粉(不是特指高精度面粉,普通面粉亦可),调成糊状,下锅煎熟后,切成长条,上面涂上一层薄糖浆(必须是熟透了的糯米熬成的浆汁,不然会发黏)。吃的时候撒上少许熟面粉,以防粘牙。 做好后的银丝卷看上去就像一条胖嘟嘟的白鱼,格外惹人喜爱。吃起来柔而不腻,绵软可口,还有一股特别的香味。

小胡还说,过去老辈人做银丝卷都是拿自己做的酱油当作调料的,但现在市面上卖的酱油质量参差不齐,含盐量也有很大差异,如果用不好的话,不但味道不好,吃多了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现在有人制作银丝卷时不放酱油,只用一点食盐调味道。 我按照小胡的说法试做了几次,确实味道极好。于是每逢出差或外出游玩时,我便在酒店点餐时要上这道糕点,以解相思之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