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商业城市吗?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我试着答一下 (一)先判断下答案 我的答案是:上海是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商业性城市. 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1、上海的工业产值依然非常大,而且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上海的农业也非常发达,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3、在第三产业中,除了现代服务业外,还有相当规模的金融业和航运业,而这两个行业都是兼具商业性和基础性两大属性的混合型行业。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说上海是一个商业城市有失偏颇,但说上海是一个商贸型的大都市却没有疑议。
(二)再说说为什么 上海之所以不是商业城市的原因在于其没有形成像纽约、洛杉矶那样的遍地零售商业街,也没有像多伦多、悉尼那样由众多街道、巷弄组成的有层次感的传统街区。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户籍管制和城市计划供应体制,导致人口流动受限,人民自由迁徙被极大的削弱,从而使得人们只能生活在既定的居住社区之中,而每个居住社区基本上都有一个或两个大型菜市场、一个百货商场和一个邮局所拥有的固定人群。在这种体制下,城市的空间结构就被迫适应了这种需求,形成了像日本东京那样的“组团式”布局——即多个功能小区组合而成。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终于逐步打破了这种城乡分割的僵局,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性得到加强,原来固定的居住社区的人门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和商品选择。然而此时已经构建好的城市的空间和基础设却无法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大商圈”“大卖场”和“一站式”消费的新格局。
当然,这样的格局并不是最好的,它存在诸多弊端:
1、由于缺乏多元开放的人群聚集场所,一些新兴的产业,如电子商务,就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2、由于缺乏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商业区域和行业,人们对购物的选择也就受到较大的限制;
3、交通成本的上升和拥堵问题的加剧又进一步挤压着中小型的商户,他们当中的很多由于无法承担过高的租金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最终选择退守穷乡僻壤。而那些能够保持生存甚至发展的商户要么具备雄厚的资本或庞大的销售网络,或者就是属于那些能够拿到“政策倾斜”的特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