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球不行?
我谈几点看法,也许不够全面 1.中国人体育的竞技本质是“拿来主义”,即只要别人搞清楚了技术、训练方法就拿来用,至于适不适合中国球员就不在考虑之中了。典型的就是足球,我们几乎完全复制了巴西队的技战术打法,甚至球员的发色都尽量贴近巴西球员;篮球也是照搬美国,甚至NBA的很多规则也都是学习NBA创造的。结果自然不甚理想。
2.中国的大球之所以不够好还有个原因是参与人数的问题。足球不用说,能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比例肯定是不高的,打篮球的人虽然多了一些,但是能够把篮筐扣碎、能把街球玩儿到极致的毕竟是少数。在同样是人脑控制的运动中,乒乓球与羽毛球参与的人数是最多的(相对),但是这两种运动很难出成绩,尤其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当中。原因也是一样,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人数和天才数量的问题。打个比方,足球就像高尔夫一样,能参与的高尔夫球场几乎是有限的,参与的人数更是有限的,所以高手之间差距很小,胜负往往取决于偶然性,这种项目出成绩本身就很难。而乒乓球羽毛球就像是足球,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与努力,水平就能得到提升,再加上人数众多,高手之间的差距明显,所以这类项目容易出成绩。
3.所谓体制问题其实是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结果。比如说篮球,从幼儿园开始几乎所有小朋友基本都有一副篮球架,但是很多村子里面甚至县城都没有篮球场,更不存在专业教练。也就是说孩子的篮球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这个时期孩子的动作基本是家长或者老师教的动作,准确说就是校园体测那种最简单的投篮上杠动作而已。这样的基础能指望在将来水平能有多高!?到了初中高中,有些学校会有专业教练,但是基本上水平高的教练都是非常少。我上过学的地方大多数都是一两个县只找了一个专业篮球教练的情况。这个期间大部分孩子其实身体素质已经得到了提高,如果加上好的教练,技术和战术素质是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的。当然这个阶段已经有少部分孩子能进专业的运动队接受更为系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