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为何打不过台北?

苗姬华苗姬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男排主教练王云为是一名新手教练,执教经验不足;同时队员整体年龄偏大,竞技状态下降明显,再加上一传不到位、失误太多等因素影响,才以0比3输给对手。 其实这已经是中国大陆排球运动员在奥运积分世界排名上连续输给对手的第8场比赛了,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始至今,已经整整4年。在这之前,自2009年起担任国家队助教的王云为还从未带过国家队比赛,这次临危受命主要是因为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进行,所以去年刚刚升任中国排协副主席的刘志坚才从中俄男篮附加赛紧急调出,让中国男排有了救火队员。

可是到了关键时候,这位救火队员反而发挥不出作用来了。作为主教练,王云为在部署战术时过于保守,不敢放手一搏;同时在队员出现起伏状态时也无法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整支球队在场上毫无精气神可言,输球也是在所难免。 其实这支中国大陆男排的底子还是不错的,虽然一大半球员都被抽调去参加联赛和全运会,但是剩下的人马融合得非常好,二传手龚鑫宇,接应戴卿尧,主攻崔建军、李咏臻等人都是曾经在国家队打拼多年的老将,经验丰富;副攻刘向东、詹国明,自由人黄浦也都在各自位置上有过硬的技术功底,否则也不会连续多年占据着国家队一席之地。

只是这些老队员的竞技状态下滑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第一局后半段和第二局整个上半场,两度落后情况下,他们并没有能够扭转乾坤,反倒是第四局的末段,在替补接应张冠华的发掘下,打出一波小高潮将比分追平并反超,这才有了最后胜利的希望。 如果说王云为临场指挥能力欠缺的话,那么负责训练的男排主教练沈琼在备战过程中可能就有失职之处了。纵观四局比赛,对手并不强悍的扣球和发球给国内一众球员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一传不力直接导致了后面的防线崩塌,若非张冠华在最后时刻的爆发,恐怕这场比赛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解孟兴解孟兴优质答主

中国男排近年成绩差,不是你所说的国内男排水平差造成的,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国青、国少也是国内队员组成的,也应该打不过中国台北。但事实上,国内青年队在亚青赛、亚少赛成绩要比成年队好的多,国青多次获得亚青赛冠军,国少也夺得过亚少赛冠军,说明国内青年排球水平还是可以的。

国内大超排球联赛水平不高,也是制约中国男排成绩的原因,但联赛差对于国青、国少影响不大,而且国青、国少成绩好,也可以反驳“联赛差,所以国家队差”这种说法。中国男排打不过中国台北,主要是人才选拔体制问题,中国男排人才选拔体制存在4个问题:

一、人才储备差,中国排球目前在人口基数上与其他大球相比差很远,很多适龄少年因为各种原因都不参与排球运动,这就造成了中国男排人才储备远远少于足球、篮球,人才基数小,人才质量必然上不去。

二、人才选拔范围窄,中国男排人才选拔,基本来源只有各省区市的排球队及排球传统校,其他渠道入选国家队几乎没有。台湾省虽然也实行举国体制,但台湾排球发展程度与中国大陆不同,台湾排球实行的是联赛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大学与俱乐部高度融合,台湾青年排球优秀选手基本都进入大学学习,同时又是俱乐部的职业球员。

这样做的好处是优秀运动员得到高水平学习和训练,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也得到同步发展,中国男排大部分队员是从少体校、基层体校选拔,训练和学习质量都比不上大学里选拔的运动员。

三、职业化发展不完善,中国排球联赛的俱乐部中,只有上海3家、北京2家,其他省区都是1家,而且地方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同时是排球俱乐部,这种发展不正常,地方排球事业与排球产业融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男排队员基本是国内排球联赛有限这几家参赛俱乐部队员组成,其他渠道入选国家队的队员几乎没有。国外很多优秀运动员不是国家队队员,而是职业队队员,当国家队需要时,职业队会暂时把队员放给国家队,这在发达国家很多,而中国几乎不可能。

四、选拔与训练机制与人才个体存在矛盾,比如丁志隆,丁志隆在20几岁时就是国内顶尖主攻手,中国男排几次集训都召入他,但那时他在中国台北攻读运动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一边学习一边训练,要全身心投入排球,就必须放弃学业。当丁志隆学业完成可以专心打排球时,国内男排其他运动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丁志隆年龄大了,技术实力上已经与年轻运动员存在差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