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转”字的五行为火,八字五行缺火的女生可以使用。 转读音作zhuǎn时,基本字义是移动;翻动;改变;流转等含义。
读作zhuàn时,基本字义是量词,用于旋转的一圈或一圏的舞步,也指单位时间内转速(速度)相等所走过的弧度(计量单位时间所绕过的弧度数)。 此外还表示姓、名、章、地名的首字用同音异体的字代替而构成的文字游戏之一。
在《康熙字典》中收录的字形的繁简对照表中可以看到: “转”字的繁体为“轉”,字形变化较大,部首为“车”,笔画数为8。其对应的简化汉字应为“转”,字形略作调整,部首改为“车”,笔画数仍为8画。 那么可以知道的是,不管“转”字如何演变,它的偏旁一定是车。这是由它本身的结构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带有车的字形归到一类进行研究。
我在百度输入“转”字,选择字体——宋体,然后点击搜索。发现所有的字体里,“转”字车旁的笔形一律为竖弯钩。也就是说,无论这个字的其他部分怎么变化,车旁永远不变。我又在百度里输入“转”字,分别换成楷体和篆体,结果也是如此。
我曾经在知乎上回答过有关周易起名的问题,分享过一个案例。就是根据宝宝名字的笔画数来选字的例子。 如果现在给宝宝起名,想选择一个五行属火的字,而且这个字还要有车(此处的车字做偏旁使用),且此字笔画数为10画的字有哪些呢? 我在百度输入“转”字,找到“新华字典”,进入页面后选择“部首检字表”,再选择“十二画 車部”。
在这一步,我发现十个符合要求的字,分别是:转而、轉、轉圜、啭、啭啭、鶼、鶽、餚、駟、駕。 接着我们来看这十一个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这十一字中,“转”有2个,“转圜”、“轉”各有3个,“囀”和“鶼”各2个。 在《康熙字典》的“转”字条下显示: “转”字凡八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康熙字典》里,所有带车字的字形,其笔画数都为8画。如果宝宝姓名学笔画数用这个字的话,那么就选这个字。
关于周易“转”字的五行属性问题,传统易学认为“转”字是无属性的中性字,现代易学认为“转”字五行属木。笔者通过对《周易》原文的研究证实“转”字五行属性当以五行属木为宜。下面我将介绍“转”字五行属性考证研究的详细过程:
“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转”字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据《康熙字典》“车部”中关于“转”的解释:“转,通作转运之转。”“转”字无音无甲骨文无金文,其小篆字形从车、专声,其本义是指把车轮抬起来转动,引申义有转动、车轮、回旋、转运等意,也用作姓氏,如唐朝有书法家、诗人转柔之。
对于“转”字的五行属性问题,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属中性字。后来我在研究“坤”字时又发现有“运”字五行属火的提法,这样“转”字五行属性就有土(从车)、木(声符从“专”)、金(形符“车”字在古文字中为金属器形的车轴)、火(通作“运”字)四个五行属性,于是便引发了我关于“转”字五行属性的猜想与研究。
在对“转”字进行属性研究之前,先要考察在《周易》原文中“转”字出现的原文情况以及取义。
一、“转”字在《易传》爻辞中有一处:坎卦九五爻辞“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传》“祗既平,未大也”句,《韩氏易传说》注“平”字为“转”,也就是把《象传》原文中的“平”字换成“转”字为“祗既转,未大也”,“转”字从“祗既”取义即为回旋之意。
二、“转”字在《易传》卦辞和爻辞中出现两次:一是系辞上第十一章“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句作“过此以转”说;二是系辞下第十一章“君子安其不安而安,易其不易而易,存其存而存,亡其亡而亡,通其不续不忍而续也”句作“通其不通而续不忍而续”说。这两处“转”字,第一处取义为转运的意思,第二处取义为“通”或通达的意思。
三、“转”字在《易传》的《小象传》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丰卦《象》在“车马,亨也”句作“车马,辐旋”;第二次是离卦六五爻“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小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句作“离王公,亨”,就是将“亨”改为“离王公”,意即“远离王公”,转即“离”,引申义为背离,这里也转为通义;第三次是未济卦卦辞“未济。亨。”《象》“水火不相射,未济。君子以柔远人,平近习。”句作“射者,转”。
这里把“未济卦辞”从《彖传》解释“水火相胥也,未相射也”引申出“射”(相射为互相敌对的意思)即转为相怨、相分离之意。综合上述“转”字用“射、离、怨”取义,可见古人认为“转”字有“通、转、运、回旋、离”之意。
再通过考察“转”字的古文字字形,据《仓颉篇》:“专,转也。”即“专”字古音古义通“转”。“专”字古义为固执的意思,其金文字形作“囗”的形状,其外口形表示为周围圈住其内圆形的“圜”形(“圜”字在甲骨文中是金属圆钱的意思),即“专”字本义是指金属器形的车轮,引申为车轮转动、车轮转运等意思。“专”字形为“围圜”,其外围像天圆,中间圆形的“圜”字为圆形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