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污染怎么样?
雾霾,这个让北京人又爱又怕的邻居,又来了…… 1月6日下午5点至7日上午10点,北京出现重度霾,平均空气污染指数达203.4,为今年入冬以来最重; 7日凌晨起,部分京郊监测点位大气中PM2.5浓度快速上升,到上午9时,大部分站点浓度已突破300,最大达到384! 什么是PM2.5?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IAP)。由于2.5微米左右的颗粒只有头发丝的1/20大小,所以被称为PM2.5。
近年来,科学研究不断证实,细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部,在肺里沉积,甚至进入血液,威胁健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冬季(2013年12月~2014年2月),华北及周边地区均有中度以上污染过程,其中北京多次出现严重污染,最大峰值达到489(首都机场)、496(南郊观象台)。 而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情况。 早在2013年1月,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北京出现了持续6天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大部分地区日均值超过300,个别监测点在400以上。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据北京市环保局专家介绍,近几个月来,北京空气质量总体不好主要是因为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导致的。 所谓区域传输,指的是外来污染物输入;而本地排放则主要包括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自然源(如植被枯萎)的二次颗粒物沉降等。 根据监测数据,2013年北京两次大面积污染过程中,区域传输分别占了60%和30%的比重;而2014年初那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区域传输几乎起了决定性作用——高达90%! 这些被吸入大气的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会诱发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更大。如果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下,还会增加罹患肺癌的危险。
目前对于PM2.5的治理,世界各国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国自开展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以来,也在不断探索防治对策。从目前的治本之策来看,主要涉及汽车尾气排放控制、能源结构和工业生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