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的五行属什么?

占娜璐占娜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味,在《说文》中作“昧”,后分立出“味”字。 许慎的解释是:“昧,不彰也。从女未声。凡昧之属皆从昧。”“昧”的本义为昏暗不明,引申指味觉、滋味、味道等义;又借喻隐秘、难明之意。例如:(1)《诗·邶风·谷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朱熹集传:“已生已成,而予独遭此难,是以君子见危授命,非所敢当也。”

关于“味”,《说文》没有解释,段玉裁注曰:“凡饮食甘美,口乐受者谓之‘味’……”可见,在早期,两者可以通用。但二者也有区别,味主嗅觉和味觉,昧主视觉和触觉。后来,味专指味觉,昧专指感觉中的气味。如:“其气甚鲜,而不觉其有味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味”的本义为滋液,后引申为味道(包括各种感受),与甜、咸之类味觉概念不同,它可视为一种抽象的感官快感。还用作动词、名词、代词等多种词类,分别表示对……有味道、品尝、滋味、味道等含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味的原始义项跟形声结构的声旁有关——即来自会意字的“未”。这提示我们,味的古音应当属于喉音系(或称舌根音系),也就是今普通话的“味”的读音。所以,根据古音理论,味的声符“未”所代表的音节应读为/mɨ/、/mu/一类。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韵部系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发生了“古无轻唇音”的变化,因此,“昧”的声母变为/mʷi/。随着语音系统的演化,声母清浊变化产生了分化,于是,上古期的韵母/i/变成了中古期的/ei/。这样,中古时期的“昧”(wei4)/味(fu2)"就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韵部了:

①.昧/wai4=昧/vei4>味/fei2 ;

②.昧 /mei3>未/fi5>味/fei2 >韦/fuei1; ③.昧/miək/>糜/miek>靡/meik />迷/meik'; ④.昧/mɯk/>眉/mek'>梅/meik'/>媒/mei2>; ⑤.昧//muŋ/>没/mək/>眉/meɪ̯k'>梅/mei2'>妹/meɪ̯e>; ⑥.昧/mɯ/>魅/mej/>梅/mei4/>媚/moʔ'; ⑦.昧/mɯ/>脉/mej/>麦/mak/>灭/mok>'/>寐/moʔ'; (以上标注的注音均依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 根据上述规律,再参考其他谐声字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味的上古音可能类似下列形式(其中下加横线的部分为上古期音节,下同): mɯ- wər> mu- feo> meo> fie> fu

味的上古音应属于阳声韵部的开口一麻韵,而且这个韵部的特点是元音比较开放,并且带有鼻化韵尾[-o]或[-ə],由于古鼻音韵尾一般要变成塞音[-p][-t][-k],所以我们推测味的上古音可能具有如下形式:

mu- pər> mu- ter> moj> mog> maak> maike

据此可以得出味的上古音应为/muːr/,中古音阶段因为塞音韵尾发生合并,所以味的声母变为/mɨ/(mɯ/)。由此也可以看出,“味”与“昧”的分立实际上是在魏、晋以后才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它们在历史上曾长期共存过很长一段时间。 味的源头来自于唇音中的喉音系,它的发音部位应该接近于现在普通话中的“味”的发音位置。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优质答主

味在五行里属土,味道本身是一种能量场(就像磁场会给人带来影响),而“火”是气味散发、蔓延的载体,所以火的属性也可以说是气场的特性(热)。 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那只是说明了一种规律,一种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运动方式,而不是直接影响了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比如你看到水浇灭的火,其实水是灭火的不是因为它是水而是因为它里面有氢氧元素这种反应物,如果没有这两种气体就没有燃烧的物质基础了),因此没必要用这种方法来分析食物的味道或者人自身的感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