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如何补?
首先,明确一点,中医里所说的“虚”与西医里的“病”概念不同,也没有所谓“治不好”的说法——当然,有些病是可以影响“虚”的诊断的,比如肿瘤、结核……这些消耗性疾病会影响正气的盛衰,但是一旦把这些病灶清除,人体的机能就可以迅速纠正过来;而中医所谓的“实”,也不同于西医学的概念,更多的是指生理功能的亢进或抑制,诸如“热”“气郁”“血瘀”等等,虽然可能有物质基础的(如湿热可以引起肝损伤),但更多是功能性的改变。中医学在诊断时认为“有形属实,无形属虚” 这里说得很玄,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中医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处于中间,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健康。如果阳气过多(实)或者过少(虚)都会失去这种平衡,从而引发疾病。所以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阳盛则泻之,阴盛则补之” 如果身体没有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只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导致五行失衡,中医也有办法。前面说了,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对应五行,五色五味五方五季五神皆有所属,因此调节五行也是从这五方面着手。
【调饮食】
我们一日三餐所吃的主食蔬菜肉类都属于“五味”范畴,《黄帝内经》云:“甘入脾”,也就是说食物进入胃肠后,味道甜的食物最先入脾,从而化生气血以供全身所需。因此多吃味甘的食物对养脾非常有利。
在中医看来,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升清”——也就是把食物变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为此中医主张健脾益气,因此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扁豆、花生、小米、山药、香菇等,这类食物的性温,阴虚内热及湿热体质的人要少吃。
除五味外,五臭中的“香味”也能调理脾胃。这是因为香气具有通窍的作用,气味芬芳的食物往往有助消化。生活中不妨多吃点含有芳香的食材,如桂花、薄荷、柠檬等等。
【勤锻炼】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静则郁阳。多锻炼有助于阳气升发,阴气消亡,达到阴阳平衡。因此要想调节五行中的“火”,就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现在不少人因为久坐不动,或多或少都有点阳虚,因此建议每天拿出半小时左右活动,可以选择慢跑、爬山、游泳等等,只要动起来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调情志】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对人体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如果长时间情志不舒,容易引起五脏气机紊乱,进而诱发一系列身心疾病。要学会正确调适心情,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