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是什么生肖年?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是农历的干支表。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公历,每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元旦,从公元元年开始计算。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阴历(现在叫农历),农历一年的第一天叫做春节,每年春节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在阴历中每一个月都有对应的“天干”和“地支”。用“干支”来表示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就像我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日常日期一样简单方便。
我国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纪年法”就是“阴阳合历”法,即同时借用阴历和阳历的方法来计算时间。这种计算方法需要掌握三个数据:
1、阳历的闰年规律;
2、阴历的闰月规律;
3、二十四节气。 因为每个节气有15天,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到十五,所对应的地支是一样的,所以只要记住“节气”就会判断出对应的“月份”和“日期”。 而判断阳历年份是不是闰年则比较复杂,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①公历年度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闰日;
②该闰年的二月只有28天(平年全年365天)。 所以通过以上方法就可以简单快速地判断公历年份是否为闰年了。
到了战国时代人们又进一步发现了“朔望月”的现象——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有两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月亮正好运行到与太阳并列的位置,这一天叫做“朔”,恰好可以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部分;而下一个“朔”所在的一天则是下一个月的第一天的开始。
由于月亮的运行轨道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所以在公转过程中出现的“朔”的日子并不固定。但经过一定时段后会出现某个固定的日期,每个月的第一天的开始都对应同一个日期,这个约定俗成的日期就叫做“朔望月基准点”。
因为每月初一的新月都是肉眼难以见到的,所以人们又设置了另一个基准点——新月出现在农历月初第一天的时刻,称做“新月前朔“,用来标记每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