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最多的建筑?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大概2014年启动建设吧。我印象里特别深刻的是央视报道的时候说这个项目花了560亿(大概这个数字),具体数字我也记得很清楚是因为这个新闻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好多人批评这个项目的浪费,我当时也在想560亿够盖好多房子了(当时我还不是房奴,住在我姥姥家,对房价没概念),后来没多久我就被房奴了…… 项目占地530公顷(好像是这个数,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建成之后应该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办公区了,相当于4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不过据说这是按照故宫的面积建的,毕竟要体现“天子守国门”的气势。
这个项目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从奠基到主体完工只用了47天!简直比房地产开发商建房子还快!而且这还是在北京奥运期间建设的,奥运期间很多工地都是停工的,这个项目居然还加快了这个建设速度。 我觉得这个项目能创造那么快的施工速度应该和两个原因有关:一是作为政治工程,参与施工的建设方肯定是以国企为主,他们是有决心也有动力完成这项工程的;二是由于工期短,施工强度大,施工单位必定会对混凝土等的质量有所控制,所以也可能保证了工程质量。
虽然这个项目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政府办公大楼(除了港澳台以及个别富裕省份)都是亏钱的,之所以还亏钱是因为我们政府大楼的造价实在是太低了!拿天津举例,天津市的政府机关楼大概是每平米5千人民币左右(这是我大概估的,也许准确),而普通居民楼大概是每平米8千多,一个公务员的住房要比老百姓贵30%。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政府的办公楼的造价普遍低于普通民用住宅——当然,我们付的钱里面包含物业费等居民支出。
中国最贵的建筑,造价超过千亿元的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0公顷,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使这里集中了大批宫殿、庙宇、名园、田园和湖泊等各类建筑145处。当时,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评价圆明园:“即使把我国所有辉煌的教堂的全部加起来,也只是可以和圆明园的无限仙境相比拟。”可见,圆明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迹!
但是,就是这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从1860年10月6日一直到19世纪末,历经无数次的浩劫和沧桑巨变才到了今天的样子。时至今日,虽然圆明园遗址依然残存着一些断垣残壁但已不能完整地对世人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人们只能根据清代的文献资料和当时的实测图去进行想象和虚拟。
圆明园是清朝帝王皇帝的行宫。其正殿为勤政殿。每逢皇帝驾临,王公大臣、妃嫔宫人都要前往圆明园。园内有皇帝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宫殿;有帝后居住、游乐的寝宫、苑囿;有帝后过生日的寿殿和祭祀祖宗的家庙,还建有行围射猎、习武操练的场所。实际上,它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朝廷。
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内,为清代御苑。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把1700年就已赐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块园地,拨归造办处管理,让皇子在这里修建房屋。胤禛做了皇帝后,于雍正三年(1725),将康熙赐园改名为圆明园;并逐年大兴土木,历时15年建成宫苑40余处,将其辟为西郊离宫。此后,乾隆皇帝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增添建筑,使全园景观达百余处,并将长春园、绮春园(后更名为万春园)归入圆明园赐园,称圆明三园。至此,这里正式成为清代皇帝的夏宫。咸丰十一年(1860),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园内300余处宏伟的殿阁楼台、亭榭馆轩、寺塔廊桥以及无数精巧的园林陈设,几乎被完全摧毁。现在看到的只是些尚存的断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