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美国苏联指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追溯到 1945 年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的「黄金时代」。 当时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以美苏为首形成了所谓的「美苏冷战铁幕」,英苏作为两个阵营的「头雁」自然也被卷了进去。
美苏的较量首先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二战结束后,两国都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帝国」(美国称为「自由世界」,苏联称为「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将对方扼杀在自己打造的「钢铁牢笼」里。为此,美苏在二战后的亚非拉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自然不甘人后,在亚非地区与苏联明争暗斗,力图维护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和权威。不过由于实力关系,英国更多的时候是在和苏联争夺「第二战场」,即所谓殖民地之外的「灰色区域」。
比如说埃及,英苏就明争暗斗不止:一方面,英苏分别支持着法鲁克王朝和纳赛尔政权;另一方面,双方又在军事上互相渗透——1956 年英苏联合行动打击过纳赛尔。再比如缅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一度倒向日本,让英国很是尴尬。战后,英国积极介入缅甸内政,对亲日的傀儡政府百般刁难,还派兵进驻缅甸,逼迫其承认自己的「宗主国地位」,而苏联则热情拥抱缅甸的亲日派,与之结盟,共同对抗英属印度。
当然,除了争夺殖民地之外,美苏之间还有意识形态的斗争。为了拉拢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的势力范围,美国和英国一起联合对苏遏制,而苏联则试图通过建立反帝联盟的方式争取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以围堵美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莫斯科不仅对东欧集团国颐指气使,而且还将目光投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土。
在这方面,英国人显然无法与美国正面抗衡,因此更倾向于绥靖路线,希望用「和平共处」的方式来处理苏俄问题。这一方面,艾登外交的成就最大,通过对德黑兰、雅尔塔等会议的策划和主导,大大提高了本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削弱了苏联在中东乃至地中海的势力。
总之,战后初期的英国虽然实力不复往日,但至少在外交场上依然能独立行事,也能跟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地谈条件。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中东局势的波动和英美在殖民地的撤军,英国逐渐失去了作为「超级大国」的尊严,开始沦为美国在欧州的附庸——这也是另一段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