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项目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投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是否成功及投资者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正确认识和防范投资风险至关重要。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导致失败的风险。 按其来源可分为外界环境和投资者自身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影响效果来看可分为商业风险和政府风险;按照风险是否存在可能性的界限可分为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等。但无论何种分类方法,其最终表现都是通过损失的发生使投资者遭受经济上乃至精神上的痛苦。可以说投资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潜在的损失。
为规避和控制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全面细致地了解拟投资项目的一切信息,并进行科学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控力度,及时跟踪检查;在项目完成后还应进行有效监管,以防意外。还应注意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资本投入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目前涉及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担保法》、《贷款通则》、《证券法》等。这些法律对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如何确定风险的性质、程度以及如何量化风险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法规,对风险管理的内容、流程、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社会资本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还应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充分的信息,以有效地实施监督。
2.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金融同业业务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是以银行主导的,这种单一的市场主体结构难以应对复杂的金融风险。需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发展机构间交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元竞争格局。鉴于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及其所适应的企业经营特点存在差异,应鼓励发展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新的融资方式和产品,满足其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并努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良好的信用体系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信用状况还不够理想,失信成本较低。因此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提高违约处罚力度,加大失信成本,从而为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4.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完善通货膨胀下风险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率定价机制,这种由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利率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利率信号的失真,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应该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浮动利率机制,进而形成风险定价的基准,从而更好地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