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边裁需要几个?
1980年欧洲杯上,裁判们第一次在前场布置两名边裁,这被认为是当今国际足联认定的标准4人制裁判组的雏形。1983年和1990年世界杯以及随后的欧冠赛事中,2名边裁的前场配置都成为标准。
而在更早的1976年欧洲杯和1978年世界杯时,裁判组就已经由主裁判、助理裁判、第4官员(当时的职务是计时员)、录像回放裁判组成并实行了“前、后场”的分工模式。 1985年,时任国际足协裁判委员副主席的法国著名裁判弗朗茨·贝克尔在考察了西德国内的多项比赛之后,正式提出以4人裁判小组取代原有的三人裁判小组的主张。经过数年的试行与讨论,这一提议于1987年被采纳为国际足联认可的裁判制度。
随着实践检验,这个在当时被视作创新的方案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所在——边裁的位置靠前,能够更好地观察到边路情况;同时4人制的分工也更加明确细致,有利于提高判罚的准确性与比赛的流畅性。如今,这种配置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目前,4人制裁判组中的边裁主要工作是将各条边线处所发生的冲突,包括犯规、越位、任意球等,报告给主裁判。
除了解决具体事件外,他们还需判断是否应该吹停比赛:比如当一方进球时,边裁就要立刻举旗示意;而当球员在己方禁区内被侵犯并造成射门时,边裁也要及时举旗告诉主裁判是否有点球。
当然,他们也像其他裁判一样拥有判罚权——比如在对方禁区里持球的进攻队员有推人犯规的举动,此时边裁就有权将犯规点直接判给自家球队。 边裁还需要在比赛中观察双方的门将是否有违规行为,若发现门将用手触球,就必须马上举旗通知第四官员,后者将把此情况汇报给主裁判裁定。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边裁还会扮演临时门将的角色。例如在欧冠半决赛拜仁慕尼黑对阵多特蒙德的比赛中,替补出场的阿德里安·拉莫斯就在一次门前解围时不慎手球,被判点球。此后他还因手部受伤而被换下,使得他所在的边裁位置出现了空缺。于是,国际足联临时调整规则规定——由该位置的第二边裁升任临时门将,负责接下来的所有门线案。 在实际比赛中,往往会出现两三个边裁同时举旗示警的情况。这时主裁判需要尽快确定哪一方的犯规更恶劣或是哪一方更有利。而如果两方都有嫌疑,那么主裁判则需要亲自到事发地点进行确认。不过,如果两个边裁举旗的方向相反,那通常就是主裁判看错了。 除了常规的4人裁判组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国际足联还可以派出更大的组合阵容。 比如在上赛季的一场英超联赛中就出现过7人制裁判组。当时利物浦主场迎战切尔西,由于当天天气潮湿,致使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积水。根据FIFA的相关规定,水迹影响跑动属于可判罚任意球的犯规范畴。但当时担任裁判主管的英国裁判协会主席麦克·莱顿表示“虽然这种情况很罕见,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在必要时派7人裁判组来执法这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