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五行克山涧水?
五行相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这里的“生”与“克”是指阴阳五行某一行对另一行的支配作用或制约作用,是气化的过程。这个气化是有条件的,是有源头的。这个源头就是阴阳五行中的“阳”,也就是活力、动力。在循环中,一行力量过强则会损伤其他行,因此中医有“培元固本”“益气生津”之说。
既然相生相克的源头和依据是“阳”(生命力)的流动,那么如果失去流动的状态,即一阳不振时,相生相克就失去了依据,此时五行之间的关系就会失衡,人就容易生病。治疗就应该是恢复五行的流通状态,使得元气流通,阴平阳秘,疾病痊愈。
所以中医治病的思路是“平衡”,而不是“相克”。比如补药不能乱吃,否则越补越虚;补品也不能随意增加,否则容易上火。同样,药物是不能随便克制的,用错地方就会起相反的作用。
在八字里面,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有相生就有相克。所谓克,就是相胜或制约的意思。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 行相克,是万物万象生息变化的根本原因,其现实性在社会层面,反映到人类的道德、情感里,就成了人们常讲的“礼义廉耻”,这就是四行相克所体现的道 德观:人有了(仁)木的礼,就不会肆意挥霍(金)财去祸害社会;同时,由于(金)财克制了(木)礼,便不至于使人们因过分厚道而使自身吃亏;(土)信克制 了(金)财,人们就懂得了节俭而不会过于挥霍;(水)智克制了(土)信,人们就懂得了圆通而不会执迷不悟;(火)欲(情)克制了(水)智,人们也就懂得 了义气,而不是一切从理智出发。只有(火)情受到(木)礼的制约,人们才不会逾越道德的底线,使情恋纯洁而高尚。
所谓克,就 是相胜或制约的意思。相生相克是维持五行运动平衡的两个方面。五行学说认为,只有维持生克的动态平衡,事物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生克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病 变的发生。比如木太过而金不足,木不但不能克金,反被金所克制,就是所谓“反克”或“反侮”,表明金木关系已紊乱失衡。五行反克,是导致病变加剧的病理 现象。“克”,是五行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和抑制,这种制约和抑制是正常的、适度的,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出现了过度抑制或反向抑制,则称为“反克”或“反侮”,是引起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的病理变化。
相 克关系是:金克木,因为金属斧子可以砍伐树木;木克土,因树木可以阻碍土石的滑坡,而木又可成林,使土流失;土克水,因堤坝可以阻拦江河决 溢;水克火,有水就能灭火;火克金,烈火可以融化金属。相克关系也是正常制约关系,如一年四季的递变,在时间上有规律地转换是符合相克规律的,“冬至一 阴阴极而复生,夏止一阴极而复生”是事物运动的正常形态的变化规律。如果出现“冬不藏晶”、“夏不长化”、“春不发生”、“秋不收集”等反常现象就属于“ 反常”、“反侮”、“相乘”。即:金“反克”或“反侮”水,木“反克”或“反侮”金,土“反克”或“反侮”木,水“反克”或“反侮”土,火“反克”或“ 反侮”水,则是疾病发生及发展的病理变化。“反侮”从字面理解是“逆反”,是一种叛逆行为,属于过度抑制或反向抑制;“相乘”从字面理解是一种“借机生事” 的行为,也是一种过度抑制。总之,它们都是五行相克关系中的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