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旭曰是什么生肖?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庄子·渔父》)“朝而出林,夕而归巢”(班固《东都赋》)。古人很重视晨昏之习,因而以“旦”“午”“暮”“夕”借指时间,与现在的概念不同。“日之出入,其大则一,然升降之义,未易晓也。”(成玄英疏《庄子·大宗师》)“旦”即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暮”就是傍晚,太阳平西的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理成章。
“晨兴夜寐”、“手勤笔快”的“晨”是指早晨,但“晌午”中的“午”和“黄昏”的“昏”却不是现在所指的下午和黄昏。“午后”的“午”是指正午,指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古代一个白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多小时,所以称正午为午时。 “黄昏”的“昏”不是现在夜晚的意思。上古时代人们认为一天有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晦”或“一晏”,半夜是最暗的时候,称为“三晦”或“三晏”。所谓“朝乾夕惕”就是指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晏”就是晚的意思。因此“黄昏”也就是傍晚,具体的时间说应该是夕阳落山到月亮高起的这段时间。
既然古书所说的“昼”并非今之白昼,“昏”也不是如今之黄昏,那么“白日”当然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白日”了。它指的是早晨和正午这两个时间段。因此“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立春)这天白昼变得温暖,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就是说春天到了,一切生命活动都开始启动了。“白日依山尽”中那轮落日所依的山脉并不是我们今日所认识的泰山、昆仑之类的名山,而是古人对太阳下落之处的一种泛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冬天刚过,白昼虽渐渐变长,但仍然是迟日,江山依旧明媚,万物充满生机。这里的春天是泛指初春的时节。“白日”在古人的笔下是没有固定的含义的,它的所指因时因地而变化,和我们现在所用的词语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