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五行是什么?
《尚书·洪范》记载了商朝开国君主汤向他的弟弟问“五行”的记载,这是中国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 其中“五行”的“行”字,左边的走之底作“•”,而不是现在简化的“X”。这个字的本义就是“走之”。 其中的“五”字,古文写作“𤇲”(上图右),从二,象形两个字形像两只手举着一根棍子,表示的是双手捧天,也就是表示“五”;而“一”表示的是手持之物,即棍子。因此“五”的本义就是“手持两棒的天数”。
后来这个字简化成了现在的“五”,但繁体“五”的上面部分还是“𤇲”(图左),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五”字形变的踪迹。 至于“五行”的“行”字,金文作“•”(上图),与甲骨文相似,左边都是“彳”,右边是“干”,表示“走路遇到事情要处理”的意思。所以“五行”在这里是“五种道路(或方向、途径)”的意思。
《洪范》这篇短文中,接下来还有一段话讲“五行”: “何谓五星?金曰太白,木曰岁星,水曰辰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也,日月为之经,阴阳为之纬,万物莫不赖其理。 ” 关于“五星”这里已经讲了,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的合称,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属性: “金曰太白”中的“太白”指的就是金星。古代天文观象没有区分金星和火星,而是把这两颗星都称为“太白”(类似于今天观测水星时,视向量进入内行星轨道的行星都被称为“太白”)。
“木曰岁星”中的“岁星”指的是木星。在古代,人们用木星来纪年,因此它也被叫做“岁星”。 “水曰辰星”中的“辰星”是指的水星。因为水星离地球最近,亮度也比较低,观察的最清晰的就是在“辰”时(早晨七点至九点),所以水星被称为“辰星”。 金木水火土,加上日月,正好八种。于是这八种事物就成了上古帝王的助手,即所谓“八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