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打什么生肖?
在《百家姓》中排第109位的“鱼”姓,现在的人口数量大约在4万,是一个超级小众的姓氏。 而且这个姓氏,来源说法不一,有“子嗣说”“图腾说”“地名说”等等,连祖宗是谁都搞不清楚,实在是有点惨。 不过倒是可以确定的是,古时候“鱼”姓是个贵族姓,因为战国时代的楚国,国君的姓就是“鱼”!(顺便楚国人姓“芈”,和“蜜”一样,也是超级搞笑的小众姓) 那么,作为贵族姓氏的“鱼”姓到汉朝之后到底去哪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像清高宗乾隆皇帝说的那样,“子孙以庶人复姓鱼”,也就是说皇族后裔恢复鱼姓;还有一种是“以他姓附庸于鱼姓”,也就是用别的姓去做鱼姓的附庸,也就是所谓的“冒鱼姓”。我个人比较支持后一种说法,原因是我找了很多资料都说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是“邑人”(注:“邑”在古代指“封地”或者“县城”),而薄太后的祖先是“薄姓”,后来改成“薄氏”。
根据史学大家梁启超的说法,刘恒母亲的家族最初是个姓,“其始祖曰伯益,虞舜时受封为赵侯,其后子孙以赵为姓”;但后来改成了“氏”,“秦灭赵,迁赵幽缪王于房陵,子孙遂以房陵为氏”;最后变成了“姓”,“汉高祖微时,尝与富商吕太后同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姓、氏分立的制度,但汉承秦制,所以姓、氏其实还是合在一起的)。 所以,个人猜测,鱼姓有可能变成“鱼薄氏”或者“鱼薄姓”,再或者“薄鱼氏”,反正怎么变,最后都是一个意思——被改为薄姓。
在中国传统12生肖中,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形象鲜明,容易记忆,因此,使用十二生肖成为中国人习惯。
人们习惯利用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特征,引申比附各种性格特征。例如把鼠引申为小偷和机灵,把牛引申为勤劳和倔强,把虎引申为威武和可怕,把兔引申为善良和胆怯,把龙引申为高洁和威风,把蛇引申为阴险和狡诈,把马引申为迅速和高傲,把羊引申为温和和软弱,把猴引申为聪明和奸猾,把鸡引申为忠心和小气,把狗引申为忠诚和卑屈,把猪引申为愚蠢和率直。
其实,许多生肖引申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说明人们还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某种动物的特征。人们根据十二生肖动物的特征引申的各种性格特征,既有符合实际的方面,也有背离实际的方面。
有些说法属于以偏概全和牵强附会。至于十二生肖在什么年代流传,经过什么历程演变,也已经难于考证。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我国的干支纪年法是相联系的,是古代的中国人为了便于记忆和称呼年份才发明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将十二种在中华民族生活、文化中常见的禽兽配以十二地支,形成一种固定的组合。十二种禽兽与十二支一一相配: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人们叫它十二属相,又称十二兽历。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水产动物,主要原因应该是过去人们食用水产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有关,也与水产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较低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二生肖的动物种类与我国古代的生产生活水平关系十分密切,如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汉族人十分重视牛、羊、鸡、猪、狗等家畜,而游牧民族却对马、熊特别看重。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产动物的喜爱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