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节胺几天起作用?
缩节胺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达到控制茎秆长度,促进分蘖增加穗粒数,并可使水稻降低对氮元素的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目前常用的缩节胺制剂有3%、5%、7%和9%可溶性粉剂以及20%颗粒剂等,以3%~5%的制剂使用较为广泛。 那这种药物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又会有哪些副作用呢?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 作用机理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是由细胞周期来控制的,植物激素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能够刺激水稻茎鞘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加速细胞分裂和细胞增长;同时这两种激素还能诱导相关酶的活性,进而增加细胞壁的合成。 而缩节胺作为拮抗植物激素的类型,可以通过抑制上述两种激素的合成而发挥生理效应。 有试验表明,采用6-苄基腺嘌呤和苯乙酸处理水稻,均可使植株发生矮化,且其根系明显增多,叶片面积减小,叶色加深;而同时喷施GA和CTK则有利于植株增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1. 降低产量 据资料记载,在使用适宜浓度的缩节胺情况下,水稻的亩产通常可降低5%~8%,而如果在高温季节过量喷洒该药剂,则会严重危害稻株生长,导致减产达20%以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施用剂量过大或者施用时间过晚,都会导致作物产生药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有研究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进行喷雾处理,发现当喷施时间在4叶期之后,且浓度小于0.20 mg/L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而对水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果喷药时间更早(3叶期)或者在生长期内浓度大于0.20mg/L,则可能发生显著的药害,引起生长迟缓甚至停止,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2. 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目前关于缩节胺的环境毒理实验数据较少,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它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经过自然降解后,大约1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消除掉大部分,对水体及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较小。但在高浓度环境下,它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具有致突变作用,应该严格避免其进入水源或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