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业务如何创新?
自微信、移动支付等革新兴起以来,给商业银行的授信模式带来了许多创新的机遇,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趋向于轻资产、高智能、服务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于在金融科技领域已经取得明显优势的中国银行而言,是更好的抓住当今大好时机,创新行业业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银行业集团,还是目光短浅,依旧躺在过往的成功经验上,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三十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1996年引入国际债券基准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从3.9%上升至4.5%,足足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之所以获得了这样的优良战绩,与它们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是分不开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收益,主要原因有三点:大而不倒的特许权、深厚的商业银行资本积淀以及高息差的收入结构。这种传统、简单的商业模式已在中国银行业身上深深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至于其他商业银行即使想变革,也无从下手、无能为力的境地。
然而,时移世易,今天的银行业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移动支付、线上金融、共享经济和众筹以及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无异于引起了地震级的冲击。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中国银行业的生态圈发生巨大的变化,也给予各商业银行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该如何应对?
第一、打破传统业务格局,构建服务战略。对于现有的业务格局,中国银行业的通病就是过于单一、盈利水平低,且对于传统零售客户的贡献度过低。在当今时代下,中国银行业应该迅速转型,调整产品结构及业务布局,通过对公业务、私人金融、理财业务、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的多产品混排,实现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实现将现有银行业务由“以产品为中心、以渠道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向“以产业为中心”转变。
第二、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金融服务生态闭环。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双方优势互补,银行为其提供借货监管、账户管理、分期还款等服务,而互联网金融则将客户覆盖至更广泛的大众,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及体验,最终两者将形成一种服务竞合的关系。
也就是说,未来传统银行需通过O2O模式与传统银行业线下服务互补,强化客户标签,提供更精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开放银行,实现用户流量变现。开放银行是近几年金融业界一再提及的概念,它主要特征是通过API的形式,对外部应用或第三方供应者的应用程序开放银行数据。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设备使得第三方更容易获取相关数据,使得银行业务变得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因素推动,传统银行不愿意也不可能垄断客户资料,数据共享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竞争方式。
第四、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新,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智能银行。利用人工智能,可提升客户识别效率以及贷款发放的成功率;利用云计算可调动庞大的IT资源,同时更有效地进行数据保存以及访问;而借助移动互联网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第五、加强国际化经营,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全球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资金、技术等将更为紧密的融合。中国银行业虽然近年来也已有向海外发展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和实力有限,与国外优质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中国银行业必须有意识的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强本国经营的同时,也要寻求海外发展,寻求在海外立足、寻求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与合作,最终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第六、由传统银行向数字化银行转型。数字化银行主要特征是通过大数据的全面整合和运用,完全打通客户各个生活场景与金融需求的链条,将客户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通,形成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画像,真正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最终实现数字化经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