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行业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原素构成,五者相生相克,且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五者相生的规律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的规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学说中五气是运动变化的五个纲领,即木曰(甲乙属木)曲直,金曰(庚辛属金)从革,火曰(丙丁属火)炎上,水曰(壬癸属水)润下,土爰(戊已属土)稼穑。曲直指草木欣欣向荣,具有生长条达之象;从革意为金属坚固严肃,容易变革,且可锻造成型;炎上是热火具有上升之象,易引发燃烧;润下是水流湿,具有下行,滋润,低温的特性;稼穑是象形文字,指翻耕,播种、收割,即指种植庄稼,引伸为生化、承载、受纳等等。五行文化不但渗透了人们的观念深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许多方面的文化中都得到了体现和运用。
五行学说应用的范围极广,可用于解释人的形体结构,脏腑功能特点。根据五行的特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关系,“以象类比”推演配伍,将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绪等分为五类,纳入五行的系统,建立了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其中五脏是这个整体的中心,在生理活动中,它们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制约,维持着协调平衡。所谓“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也”。如果在某些条件下,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关系被破坏,则产生疾病。总之木者能生发,火者能温热,土者能生化,金者能收杀,水者能寒凉,合称“五行之气”。这种气可以相生,也可以相克或相侮,相互保持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