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歧视案例吗?
1.北京公交地铁保安 2014年6月,两名身穿保安服的男子在北京地铁里让一位穿着很普通的年轻女孩“下车接受检查”,理由是她的背包看起来“不像是国产的”“很可疑”,还要查看她包内究竟有什么东西。 女孩拒绝后两人开始恶语相向,并多次威胁要“收拾”她,在遭到女孩反驳后,其中一名便用手掐住了她的脖子。
当时地铁里人很多,周围乘客虽感到惊讶但却无人站出来阻止,就在这两人准备殴打对方时,另一男子出面制止,这才避免了一起可能的恶性事件。 事后有乘客透露,两名保安身着制服却言行粗暴,态度蛮横不讲理,而且眼神一直游移不定,颇为可疑。 当有人质疑他们的警察身份时,他们更是气急败坏地反问道:“你要干什么!我是警察,你信不信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引自《法制晚报》) 这看似是一场由“包被错认”引起的冲突,但背后或许正折射出当前社会在“身份认定”上所可能引发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因为,如果这两名保安没有一身符合外在形象的“权力装扮”,那么他们的“执法”很可能会被质疑;相反,如果他们真的拥有这样的权力,而其外表又足以让人信赖的话,那么他们的“执法”也自然能够令人接受。
2.大学生宿舍猝死 2017年5月下午,位于西安某高校的一名大一学生小宇(化名)在宿舍突然倒地,随后被同学紧急送往医院。 但遗憾的是,虽然经全力抢救,小宇最终还是没能被救回,而他的猝然离世也让自己的父母陷入悲痛之中难以自拔。 对于小宇的死因,校方最初给出的说法是“突发疾病”;不过,当小宇父母接到儿子死亡的通知后赶到医院,从医生那里得到的却却是另一个说法——“猝死”。 而令小宇的父母深感意外的是,当他们提出想看一下儿子的尸体时被告知:“尸体已经被烧了”。
据小宇的同学介绍,当天早上小宇还好好的,还和他们一起上课,但午餐时间再见面时,他却突然倒地。而当班老师发现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随后又迅速拨打学校总机请协助抢救。 不过,虽然校方在事件发生后及时拨打了电话寻求法律援助,但法律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规范仍显得有些滞后。 比如,在此次事件中校方是否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对于已经去世的小宇而言,其隐私是否还应得到保护?以及,此次事件的起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