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0五行属什么?
5是阳土 零,在五行中属水 “一”为阳土,代表坤卦 “二”为阴土,代表巽卦 三为阳木,代表震卦、坎卦 四为阴木,代表艮卦、离卦 五为阳土,代表乾卦 六为阴金,代表兑卦、乾卦 七为阳金,代表乾卦、坎卦 八为阴木,代表艮卦、离穴 九为阳火,代表离卦、震卦 十为阴土,代表坤卦、兑卦 十一为阳水,代表坎卦、艮卦 十二为阴火,代表离卦、震卦 十三为阳山(石),代表艮卦、乾坤 十四为阴月,代表震卦、巽卦 十五为天(日),代表离卦 十六为雨,代表坤卦 大月三十而满,故有六十甲子可循环用于纪年。
十天干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 甲木属于阳木,乙木属于阴木; 丙火属于阳火,癸水属于阴水; 庚金属于阳金,辛金属于阴金; 戊土属于阳土,己土属于阴土; 壬水属于阳水,癸水属于阴水。 天干五合: 甲丁相合化为君,乙庚相合化为仁, 丙辛相合化为孝,丁壬相合化智, 癸甲相合化为信。
地支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地支相刑: 子卯相刑,无礼之刑; 寅巳申相刑,无恩之刑;
丑未戌相刑,自刑; 午酉相刑,无礼之刑;
辰亥相刑,为孤鸾。 其它还有六合,三合,半三合等等。
在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将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类事物和五类表现,这五类事物为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用来表示五种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排斥、周流不息、无休无止的五种运动形式。这五类表现(五德)为仁、智、信、义、礼,五行配五德。五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方位、四季、人体乃至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从方位上讲,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央为土。从四季上讲,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行为万物之根本;五德为万物之行规;五行乃万物之本源。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不是仅指人类已知的存于自然界的五种具体物质,而是指一切具有这五种物象属性的物质,是具有五种物象最典型代表性的基本物质类。比如:在地理上山丘为木,溪流为金;在人体上肝脏为木,胆汁为金;在五色上青色为木,白色为金等等。可见,五行是一个“广谱”,其意义不仅广阔,而且深邃。五德在万物中体现的就更为具体和细微,它具有无限的哲理性。五行学说在“河图洛书”中,就已初见端倪,河图之中就蕴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河图和洛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古之圣人,见龟背之图,龙马之书,察其玄机,阐为易学,阴阳五行之理遂为人生哲理之根本。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在此基础上,先秦诸子的“性善”、“性恶”、“性三品”以及“气性论” 等人性学说以及后来的“天人感应”、“象数”之学等等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家的论说中,五行成为了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堪舆学(即通称之为的风水学)、占卜、命理学、武术、武术、音乐、建筑、宗教文化等都蕴含着五行的思想,从易经的八卦到后天八卦图“洛书”的数字,也都是其典型的表现。
在这些思想学术中,将抽象的理论加以简化并物化在人和事上,最突出的就是堪舆学、占卜、命理学中。所以,五行的产生之始就与数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洛书”中,九个数字分置于九宫,四正四隅加中央,各数配五行,由此而演化而成八卦。四正四方与九宫相对应,即坎、坤、震、巽、乾、兑、艮、离,其中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又四隅中央之数五为太极,“阳无匹,阴无耦”,故中央五独立(如《易纬.乾凿度》云“一、三、五、七、九阳,两奇相耦;二、四、六、八阴,两耦相合。阳奇阴耦,各有耦,故能相成。五者,中宫之土,四四方之中央,奇耦不王,故王而行于四方,合二、四、六、八为二十,五,故二十五,以五乘方,五五二十五为大衍之数,故其用四十有九也”)。四正之坎、震、兑、乾为阳卦,四隅之坤、巽、艮、离为阴卦,中央之五为太极。坎为北为肾水为一宫,坤为西南为胃土为二宫,震为东为肝木为三宫,巽为东南为胆木为四宫,乾为西南方为大肠金为六宫,兑为西为肺金为七宫,艮为东北为脾土为八宫,离为南为心火为九宫。四隅之二、四、八、六宫,与四正之一、三、五、七宫相对应。太极之五数分布于九宫四隅,一加五为六兑西肺,二加五为七乾西南方大肠,三加五为八艮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