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車,夏后氏之車也。”段玉裁注:“今字作輪。” 《說文·辵部》:“轍,車轍也。从車、則聲。” 《康熙字典》引《集韻》云:“輪謂之轂,中鑿孔,以受輻。” 從上可見,“車”、“轍”二字最初描述的是车轮的形象;而“輪”字的本義则是指有辐条的汽车车轮上的部件——毂(《說文》:“穀,禾熟實也。”“毂”字古同“骨”);“轍”字本义则指车碾出的道路痕迹。
“車”字除了表示交通工具外,还可指旋转之物,如“車旋(旋即“璿”,美玉)”、“車轉(轉即“軫”,車載飾物)”等,又特指水車。 “轍”字除指車輾路外,還可指腳下的路,例如“塵埃不掩逕,白露只沾轍”。
因“車”、“轍”二字的字形與車的運行相關,故兩字在漢語裡常連用,如“車轍”形容車兒跑得快,“翻車顛車”形容車兒跑得橫冲直撞,“車轍馬鏎”形容車馬穿梭一般。
轮是五行中“土”的别称,古代先民对五行的认识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初称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后来将土视为中央之主,称之为“黄”,如“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黄”,再后来又将土的代称扩大为“丑、坤、城郭、釜、牛、大寒、甘、肥、稼穑、白、臣、北、玄、黑、山、大腹、里、内、下、北、暗、伏、藏”等,其中,“轮”的说法就出于《尚书?洪范》这一重要典籍。
《尚书?洪范》为西周人所为,成于春秋战国之际。由于西周以前人们还不能充分解释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变化,于是就通过“五行”学说来解释。在这篇文章中,“五事”与“八政”对言,“五事”与“五行”错举,五位以辨四方,是以方配五行,五政以建五事,是以五事配五行,所谓“五行”其实是五方。
《尚书?洪范》曰:“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睿,聪作谋,睿作圣。曰水、曰火、曰木、曰金、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曰右、曰左、曰前、曰后、曰中,是以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八政,以经义;曰长、曰幼、曰礼、曰乐、曰生、曰死、曰忧,九曰王。曰王,曰庶人、曰妻、曰夫、曰齿、曰母、曰子、曰兄、曰弟、曰建、曰恒、曰邦、曰家、曰内、曰外、曰立、曰牧、曰食、曰贡、曰事、曰赋、曰职、曰叙、曰吊、曰伐、曰繁、曰寡、曰安、曰平、曰义、曰哲、曰屏、曰翰、曰复、曰艾、曰妃、曰将、曰工、曰史、曰信、曰师、曰医、曰监、曰百姓、曰戎、曰宾。五玉、三帛、二生、一汽,六工,典制、掌次、协用、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一曰正岁,二曰正月,三曰农时,四曰考绩,五曰王事。“曰十曰、曰终、曰生、曰化、曰宇、曰民、曰事、曰叙、曰器、曰度、曰钧、曰法、曰则、曰正、曰好恶、曰哀矜、曰威、曰类、曰物、曰微、曰作、曰治、曰乱、曰觉、曰谋、曰圣、曰知、曰耻、曰福、曰威、曰恶、曰服、曰畏、曰辨、曰义、曰行、曰仁、曰敬、曰忠、曰虞、曰思、曰则哲、曰事、曰谋、曰政、曰行、曰事、曰民、曰利、曰物、曰事、曰事、曰礼、曰刑、曰命、曰政、曰事、曰职、曰考、曰考、曰用、曰享、曰事、曰器、曰服、曰政、曰齿、曰德、曰刑、曰典、曰礼、曰行、曰中、曰民、曰官、曰民、曰人、曰土、曰谷、曰征、曰兵、曰威、曰成。”
上述引辞中,有“曰右、曰左、曰前、曰后、曰中”,这里所说的“中”是中央之土,与“东、南、西、北”对举,五行是五方。下文说:“八政、五事、八恺、九嫔、六宗、六府、三事、五纪、九畴、九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