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米煮好吃吗?
昨天跟几个同学一起聚餐,其中一个是刚从美国回来,我们就问她在美国吃的玉米有什么不一样的,她说美国的玉米是带脆的,像薯片那种感觉,而且可以拿来做沙拉,非常新鲜,然后我们问那你能不能把美国的玉米带一些过来给我们尝尝啊,她笑着回答说:“我可以把你们都带到美国去!” 于是就有了这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炖排骨……
首先把买回来的鲜玉米用清水浸泡一下(这样方便煮的时候脱皮),然后洗干净放到电饭锅里加水煮熟(我也不知道熟没有熟,反正拿筷子能插进去),再准备葱花、八角、桂皮、干辣椒段。
在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植物油,凉油放入八角和桂皮用小火炸出香味,然后加入切好的葱段和辣椒段,等到辣椒变得鲜艳,加入两勺豆瓣酱、一勺老干妈豆豉酱,小火煸炒出红油。等到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就可以把刚刚煮熟的玉米放进去爆炒了。 最后加入水,没过食材就行啦~开始炖吧!等到汤汁变得粘稠,撒上葱花就大功告成咯! 是不是超级简单呀~快动手试一试吧~
鱼米之乡,是南蛮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概括我们江南的富饶。自古以来中原饱受战乱饥荒的侵扰,江南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得以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但江南人素来被北蛮子瞧不起,一来是觉得他们没有战魂,二来觉得他们不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气。是的,“米”在北蛮子眼中的地位就如同“馍”对于我们江南人的地位一样尴尬而无奈。我们江南人认为馍是粗粮,而北蛮子认为米是细粮。江南人在饥荒年代只能靠吃米饭糊口,北蛮子在饥荒年代只能靠馍度日。江南人把饭叫做“嚼饭”而北方人把馍叫做”馍馍“可见两种食物所处的地位完全相反。所以江南人不喜欢馍这种粗粮,北蛮子也不喜欢米这种细粮。
所以当你在北方品尝到一道菜叫做酱焖玉米的时候着实让你有种大跌眼镜的感觉。把粗粮当菜吃!这种菜和饭混为一谈的做法简直是对粮食物语的大革命运动!不过细细品尝一番,倒也颇有新意和创意。酱焖玉米是家常菜,而且做法简单而且没有调料的限制。主要讲究肉菜的配合,通常用到五花肉或者鲜肉,再加上酱油,糖,料酒,生姜或者蒜末等等。在汤锅中烧开,再放入玉米块大火收汁而成。因为加了酱汁和糖,所以焖烧过后玉米的外皮会呈现酱色和深红色的色泽,而且有浓浓的酱香味。因为是汤锅烧煮,所以玉米的汁液和五花肉以及酱汁融合在一起,肉的甘香和玉米的清甜完美结合而让人赞不绝口。北方人吃这个酱焖玉米讲究“粒粒尽食”,即要把一粒完整的玉米肉吃完才算完美。在北方吃过酱焖玉米这种菜式之后你会有种深深的自责感,因为作为江南人,我们曾经很粗暴地对待过玉米这种粗粮,甚至有些地方是专门用玉米当猪饲料的。我们曾经是如此蔑视玉米,如今我们还得向北蛮子好好学习怎么和玉米相处才能做得如此美味。
玉米其实在全世界都是普通的粮食食物。美洲人用玉米当面包的原料,欧洲人用玉米酿酒。甚至在美国黑人中还曾经因为吃玉米过多而导致过一个畸形的疾病,即黑人的嘴唇因为缺乏维生素而严重肿胀。可见玉米因为廉价和易于种植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在一些地区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食物。中国北方也是玉米普遍出产的地区,而且玉米在北蛮子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北蛮子曾经也用玉米做猪饲料,直到聪明的北蛮子发明了酱焖玉米这种菜式才使得粗粮与米饭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