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跟理财的区别?
公募基金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汇集在一起进行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主要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而个人理财则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和特点,为客户量体裁衣的制定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并执行。
简单地说,就是你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去帮你进行投资,这个投资可能是一笔钱也可能是一只基金(相当于一个“篮子”),具体如何投资由基金经理决定(但会受到基金合同的限制);而个人理财则是根据你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如何帮你分配你的钱,比如说你准备明年结婚,今年的钱就不考虑做长期的投资了,而要尽快用到,那么个人理财就会把你的短期现金流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果是刚工作的小年轻,可能还会帮助你积累首付款。
当然,具体如何做还得看所选择的金融机构,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 不过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阳光私募”这些机构一般拥有行业领先的投研能力,通过科学的决策流程实施专业化投资,同时因为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信息披露到位,整体来说是比较安全放心的。
选择一个好的基金或者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比选一个“好”机构更重要。
一、收益
先说说收益这一块吧,从平均角度来看,货币基金的收益长期来说是高于理财的,这应该不是个大事情,大家应该都能接受,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货币基金的收益是不固定的,每日计算收益,每周或者每月分红(这个要根据不同货币基金的规定),但是理财可是有固定期限的,中间是不退出的,除非你提前赎回,那样的话就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在期限内,你的收益是固定的,这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觉得,那我买了也不一定放着不动嘛,不是还有货基嘛?这是当然,但是我们说货基的收益虽然平均算下来比理财高,但是会有高有低,不是天天都比理财高,当货基利率特别低的时候,还不如理财呢。
二、赎回
这是很多朋友说过的,很大部分的理财比货基要好,就是基于它能够实时赎回,其实这个也存在一定误区,且不说现在大部分货币基金也是实时赎回可T+0到账,并且不限额(有的额度低一点,5000,1万等,但是基本够用,而且超过这个部分,申请后也是1-2天就能到账),只说说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其实无论货基还是理财,你看到的账户里面显示的都是“可用”而不是“可取”,也就是说,你即使赎回了,钱也不是在你的银行卡里的,它仍在金融机构那里,只是状态变了,所以如果金融机构破产了,你的钱是不被保障的(这点不针对哪家机构,仅是就客观事实而言),并且,如果后面银行没钱了(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能按照T+0到账,而是T+N的话呢,两者没有区别,之所以之前会有区别,也只是因为之前很多货基不能T+0,而已,这个不是本质的区别。
三、本金保障
这个是一些用户提及比较多的问题,认为银行虽然破产了,钱也不一定有保障,但是至少比其他金融机构好,所以比较放心,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货基,你都不知道是由哪个公司发行的,更别说是哪个金融机构管理的了,所以会担心,但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如果选择你比较熟悉的大型金融机构的直接销售的货币基金,比如建行自己的嘉实活期乐,工行自己的工银货币,农行自己的农银货币等,这样其实与在本行买理财也没有什么区别,而如果选择代销的基金,也是可以查看基金招募说明书,看管理人是家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其实也差不多的金融机构在管理。
四、渠道
有些用户提及,在手机银行里,只有某些货币基金但没有该行自己的理财,总觉得在自己用的银行里没有使用自己用的银行的产品,不放心或者说习惯了,所以使用自己习惯用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现在基本很多银行都不单纯在自己行内销售自己的产品了,也是会代销很多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所谓“公域”,毕竟如果要赚钱,肯定是选择收益高的,如果选择自己本行的,虽然安全,但可能收益不高,很多货币基金都是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在管的,其实还是很安全的,当然理财也有不少是在大型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代销的,这点大同小异。
五、其它
当然,还有一些用户提及某些银行某些渠道某些场景下只有基金没有理财,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毕竟渠道也是由人来做的,不可能所有场景都做有所有的产品的,再有某些客户是不能购买自己本行的理财的,比如代发工资的客户,出于合规监管的考虑,可能就只能买基金,很多银行也是这样做的。还有诸如有些人觉得本行的基金和理财之间,可能本行的理财更方便转到自己银行的其他产品里,因为不用跨行?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些人因为货基可能还有某些用处,比如申购其他基金产品等,也比较方便。
总而言之,从上面几个方面来说,货基和理财本身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其实大家也是可以都买的,这样既享受了高点的平均收益,也能够获得更方便的快速赎回,也是个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