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惨案哪一年?
2013年4月16日,周一,早上8点20左右。我像往常一样去北大校园内的包子铺买个包子当早餐。走到未名湖旁边的时候,听到有几个男生在议论什么“尸体”、“自杀”之类的词,心里一沉,赶紧往宿舍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室友,一问才知道他们都看到了校务通上的通知,但是都以为是学校的测试或者恶作剧没在意。 到了宿舍楼底下,收到了学校发的短信——某个宿舍发现了尸体,请各个宿舍的住室赶快回到宿舍收起衣物。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跑回宿舍收拾东西,把衣服都打包好放在了宿舍门口,这个时候寝室里就只剩下我和我下铺了(我们一个寝室4个人)。
我刚要离开房间,就看见宿舍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女生走了进来,我一看是我们系的花,心中大惊,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就径直向我走来,一把抓住我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问我——“他真的去世了么?” “谁啊?”我不解风情的答道。 “王……”还没等她说完,我就打断了她的问话,因为我突然想起一个在学校里流传甚广的玩笑:有人冒充校领导的名义给女同学发email,如果女生回复的话,就会收到第二封邮件,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个短信——“我校XX系XX班XXX于X月X日在XX路XXX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特此通报并予以哀悼!” 看到这个莫名其妙的email时,大多数女生的反应都是嘲笑和戏弄,这个花也不例外,她看我这副惊讶的模样以为我又是在跟她开玩笑,遂转身离去。 我站在原地,一时之间还没有回过神来。 下午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他有事情告诉我。在去辅导员家的路上,我不断猜测他找我的原因,是和我讨论未来的职业规划吗?还是对我中午偷玩手机的事情加以提醒?或是跟我谈谈近期的学习情况?
直到我进了他的书房,看到他正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浏览着网页,我才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情——他是以一种相当业余的方式在搜索着自己的好奇心:一个大学教师的网上搜索记录里充满了对“处女膜”、“初夜”、“安全期”等词汇的定义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