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字五行属什么?
“鯤”字,普通话读Kūn ,广韵调类属去声七母。 《康熙字典》引《集韵》云 “鯤,空昆切,音昆。魚子。”又言 “鯤,鱼子,大者叫做鯤。”并引文意 “鯤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鵬。鹏背如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鳴則振翮而呼,行则舉尾而摇。”(见《庄子·逍遥游》) 而“鯤”的异体字“鵾”在古书里也多写作“鯤”“鯤魚”“鯤卵”等(如王勃《滕王閣序》“鯤鯨徙逐”)。
《广韵》中“鯤”属于去声七麌,与此对应的平声七虞。查隋朝的《字书》和唐代的《古文四声韵》都只有“鯤”字,并且均注有音训(见图1)。两书的作者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对古代汉字所做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到了元代,《元典章》中出现了“鵾”字,并且“鵾”字多了三个异形体(见图2)。这些字体有的像“鳥”字加偏旁作简化结构,有的则像是繁化结构。另外,明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中也使用了“鵾”字,且此字多作“鸛”用,表水边鸟类之意(见图3)。
至于“鲲”字,在晋代以后出现的典籍里大多写作“崑”或“昆”,且读音亦作kūn。如西晋文学家陆机所著《文赋》中有“鹍鸡鸣矣,曜灵晼晚”,南朝梁文学家简文帝萧纲所著《乌栖曲》之二“灯花落,烛暗结,明蟾透,银河缺……金风动,玉露零,河汉渐斜,星斗挂。凤皇鸣矣,声嘒嘒。” 又,唐玄奘译《般若经》中也有“如大鵬之将起飞,先振翅而低徊;若大龜之將入水,先举尾而逡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