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五行属水是什么?

宣欣雅宣欣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五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古代先民对于宇宙万物起源及变化的哲学思考的结晶。古人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化灭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中医理论中讲到,天地之间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轮流当值,春秋冬夏。

五行并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而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五种物质或能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质。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讲到,肾主水,心主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所以这里讲的五行就是这些具体的物质了。

人体是个小宇宙,五脏是一整体。这五个脏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体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我们的机体也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这种调整就涉及到人体的阴阳变化。 《黄帝内经》讲“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凉燥湿之时,起居有常以避寒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是健康的前提。冬季天气寒冷,我们人体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寒邪伤体。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冬天,我们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脾胃,不要过量饮食,保持八分饱,适当运动增加热量,抵御严寒。

除了吃好喝好,还要睡好。早睡晚起,等待太阳的升起,保持体内阳气的充盈。 少食生冷食物,注意肠胃保暖。

温敏惠温敏惠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是从先秦时期开始,历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现象及社会、人生乃至世界本原等问题的一种独特解释,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五行最初是指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它们各有所克所生,互为循环,后来被广泛用于引申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五材说”、“五方说”、“五气说”、“五材说”、“五色说”。其中每一种“说”都有其独特系统性,如“五气说”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类,即木气、火气、土气、金气、水气,这五种“气”是人类创造世界的基础,而这一假设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正在被证明。

“五行说”是殷周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观的基石。西周史伯认为,“五行”相胜,相生相克,由此衍生万物;“五行”相乘,“五行”相克,会导致天下“乱”。周内史过认为,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则会触犯自然规律,发生“五行”灾祸。

郑国有个掌管图册的史官,把“金、木、水、火、土、日、月、星辰、阴阳、四时、寒暑、 moist 、高下、上下、左右”称为“十有二子”,他们各有自己的职位,负责各自的事情,如果相互冲撞,就会发生凶险。因此,史官说“五行”的运动是“违而不违,和而不同”。“五行”虽然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但又和平协洽,相生相克。如“水”虽能淹没“火”,但“火”可以盛于“水”之上而不灭,“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离。

五行相胜说,到了战国初期以后有进一步的发展。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时,子夏答商禽问“五行”与“五材”时说:“土”能盛“水”,“金”能饰“木”,“火”能焚“金”,“水”能灭火,“木”能破“土”,这是“五行”相胜利的结果。商禽认为“水、火、木、金”是“五材”,而“土”是“五材”之母,五者相胜相利。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时,邹衍根据“五行”相胜学说,提出了历四时五行和气盛衰而治乱的循环论。

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天文历算知识,认为“五行”的运动是与太阳、月亮、火星、土星、金星等五颗星的运行是相协调的;根据“五行”学说,他还提出“五行”与人类器官有联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