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结局了吗?

蓬雯玉蓬雯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电视剧《宰执天下》目前已经完结,但是关于它的话题讨论却没有结束。其实从电视剧开播以来,话题一直很多。这部剧可以说集一切国产电视剧短板于一身。剧本很烂,演员表演生硬,背景神话不实,制作粗糙,服化道差,台词尴尬……烂到自己都不敢再看第二遍。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人为它卖力宣传。“这是一部被遗忘的佳剧”、“历史正剧,绝对不比《琅琊榜》差”、“历史正剧,但被宣传成甜宠偶像剧”、“正午阳光出品,必属精品”……反正我是被忽悠进去又被骗出来。

在评价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宰执天下”。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宋代谓参知政事以上为宰执。实际上,宰执就是一种副相或者是兼职的宰相,这是宋人的一种叫法,实际上就是主持政务的执政大臣。剧中宋仁宗时期实行的是起居注制度,宰执可以记录皇帝的言行,有监督奏劾皇帝的权力,有议政献言的权力,有察举官吏的权力,有参决庶务的权力。这些人就生活在皇帝左右,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所以叫“宰执天下”。这些权力固然很大,但它们并非无限制的,事实上,宋朝的宰执最怕的不是皇帝,而是其他宰执。他们之所以敢和皇帝叫板,是因为他们有权力,但他们也惧于其他的宰执。因为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所以别的宰执可以随时为他们进谏言、弹劾他们有错的行为。

而剧中还有言官制度。言官,又称谏官。负责向皇帝提供咨询,批驳政见等不同意的意见,对政事进谏或劾奏失职的官员。说白了,就是负责监督和弹劾的官员。剧中所呈现的,大都是言官们的谏言,所以,他们实际上也是皇帝和宰执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样看来,剧中的宰执和言官实际上也是一种制衡的关系。皇帝和言官能够相互制衡,那么宰相和本相也可以。

那么,整部剧的核心问题和意义又在于何处呢?它的答案是“变法”。而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制衡问题。君主立宪,即王拱辰的变法主张,变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理财”上。这种理财主要就是对钱财的分配、征收等,意在解决财政问题。而“民主共和”主张的变法,其核心内容就是“分权”,把相权分化出去,建立三省制,实现权力制衡,避免相权过于强大。这两个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制衡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变法主张,所以他们会互相打击、互相弹劾,他们是站在制衡的两侧,但他们本身也是相互制衡的内部关系。

但是,这两个人到底该不该被批判呢?应该,但又不该。王拱辰为了功名利禄,不惜祸国殃民,破坏阴阳调和,滥杀无辜、迫害异己,甚至与后党同谋。这样的人怎么不该被批判?但是他是代表变法的,变法是历朝历代都必须经历的。所以王拱辰是变法的象征。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名字在历史上都闪耀着,虽然王拱辰他们可能看不到。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王拱辰为了变法,可以忽略国家法则、无视君臣之礼,这样又该受到怎样程度的批判?可尽管如此,他的变法主张还是应该被历史肯定,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种趋势,一种制度规范。只不过他只掌握了原则,而没有找到具体的方法,所以失败也是必然的。

剧中王拱辰和韩琦的对手戏尤其精彩——这也是我坚持看下去的原因。韩琦,著名的三国深度迷,他深知篡汉弑君之祸,所以当他看到王拱辰的《策论》之后,他说:“这简直就是三国”。但王拱辰为了变法,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公等欲以魏、蜀、吴之势,争中原千里之地。王师北定中原日,刘、曹之英雄,愿与公等尽入瓮中”,“天下变法之多,莫过秦国。而秦之法,天下皆知,秦国之法,亦可灭亡”。最终,韩琦败了,王拱辰成了执政宰相,而范仲淹则成了御史中丞,监察王拱辰。整部电视剧虽然剧本烂,但很多台词却不错。但是,结局真的悲剧吗?没有看到片尾曲的我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这是美好的大团圆结局。因为,变法实现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