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怎么做好吃?
“酸汤子”就是东北特产“糜子”(也称水谷、糜实),做成饭食,因为很黏连,所以要用笊篱(一种用竹子或金属制成的工具,形状象筛子,用以漏煮好的饭食)才能捞出食用。 以前在东北的冬天很漫长,农村家里又没有冰箱,所以会准备许多咸菜和酸菜来熬过漫长的冬季。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酸汤子”了,它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味道极其独特,现在回忆起来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先说做法吧! 用凉水把淘干净的米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用锅蒸,等到开锅后,再熬一个小时左右,就熟了。 刚出锅的酸汤子是软的,但是放凉了就会粘在一起,于是就要用到“笊篱”了。
吃的时候,拿一根筷子蘸点酱油,再用笊篱夹起一块酸汤子,沾点酱油,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那可真是美味至极呀! 有时候我们会就着这个吃馒头,或者调个馅儿,包成饺子吃;或者打一个鸡蛋进去搅匀了,放到锅里蒸着吃;甚至用油拌一下油炸了吃。无论怎么做都好吃到爆!
后来去了外地,偶尔能买到新鲜的糜子,我就用电饭煲把它做熟,然后配上黄瓜丝、蒜泥等调料吃,也算解馋了。 但外面卖的酸汤子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首先它不是用米做的—虽然看起来很像大米饼。
其次它很贵—一箱子大概10斤左右,卖23块钱。
再次它早就没了小时候的味道—不是加了明矾之类的膨化剂把香味给熏走了,就是放了过多的盐导致口感太咸太难吃。
总之在外面的很多饭店,我是不吃酸汤子的,要么不好吃,要么太贵,要么没那个味儿。
直到前两年,有个朋友从哈尔滨给我带了一箱过来,说这是正宗的哈尔滨酸汤子,这才还原了童年时候的味道。
真是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