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锅巴放什么作用?
在农家菜馆子里面,常见的菜品有炒疙瘩、萝卜丝饼等,是用面做的菜肴。而在一些较大的餐馆或者饭庄中,还会见到用大米做的菜——米豆腐和锅巴菜。 说起这道菜,还有一段故事呢!清道光年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琦善路过老家辽宁,在鞍山海城驻马休息时,有人给他送来一个盒子,打开后是一盒鸡蛋大小、金黄酥脆的点心,此人便是后来的著名糕点大师“糕大王”——刘广祥。
当时刘广祥年仅17岁。他做的点心受到了琦善的喜爱,此后便经常让家厨给刘广祥送点心。有一天,送点心的厨师对刘广祥说,总督大人让我告诉你,你的点心太淡了,再做得咸淡合适一些就好了。 听了这话,刘广祥灵机一动:若是在面糊里掺些盐,是不是就可以做成一道咸味的点心了呢?于是,他便将面糊搅匀之后,撒上葱花、剁碎的酱豆腐和香菜,然后上屉蒸熟,做成了一道菜。
后来刘广祥来到北京,在正阳楼卖饺子的时候,又重新制作了这个美食,并且还取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月牙米饭”(把蒸熟后的点心形状比做弯弯的月亮)。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个时候,一些从前人们不屑的食物也开始“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其中不乏鱼香肉丝、糖醋排骨这样的“重口味”,也有此菜为代表的“小清新”——蛋炒饭、木须肉等等。